欢迎莅临南京市东山小学

同课异构 携手同行——五语备课组活动3

  • 发布时间:2019-04-08 14:46
  • 发布人:
  • 撰稿人:东山小学
  • 审核人:张继安
  • 浏览量:775

 

一、主题:同课异构 携手同行

二、活动方案:

内容: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海伦凯勒》

时间:20193月15日 3月26日

地点:五7 五9 五10 五11

活动形式:同课异构

三、研讨记录

四、其他过程性材料(报道、照片):

     本次活动时间间隔两周,在这两周期间,五语备课组从《海伦凯勒》、《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两篇文章出发,研讨人物传记类文章的课堂教学。《海伦凯勒》是一篇以人物为命题的文章,以感人的笔触向我们介绍了一位与命运抗争的英雄,虽遭遇双目失明、两耳失聪的不幸,但以惊人的毅力学会了阅读、书写、算术并且学会了说话,其不屈不饶的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讲述了司马迁在遭受残酷的刑法之后,仍然不忘记父亲的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时间,终于完成《史记》。这是一篇写事情的文章,并用人物+事件的方式构造命题 。两篇文章在教学时很有异同点。

     潘雅婷老师从成语故事出发,出示的成语都出自于《史记》从而引出司马迁的个人资料和《史记》。学生结合自身的预习补充了一系列资料。那么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原因 经过和结果就是本节课的课堂线索。课堂上学生能够围绕问题及时思考,形成了较好的课堂氛围。

     宋美萍老师以司马迁的资料导入,补充了一些成语。并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概括,可以练就学生的概括能力,整节课教学设计新颖,教学面向全体。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对教学重难点的掌握,并注意突破。

     陈静老师执教的《海伦凯勒》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导入,引出主人公海伦凯勒。检查预习初读感知环节关注学生的前置性学习,并及时处理学生出现的难读、读错的词语。处理机智,循序渐进。

    李玲老师执教的《海伦凯勒》一课在品读语言,感悟形象环节非常精彩,预设多种情境让学生想象失明的生活会带来怎样的不幸,从而感受她的不屈不挠。学习文字时乐观向上的海伦一直那么热爱文字热爱学习。并且能够感受沙利文老师和费勒老师的用心和指导有方。环节清楚,层次分明。

     两节课后的研讨,老师们形成了共识。在概括课文内容方面不同文体的文章概括的方法不同,学习方式也应该有调整。品读语言环节,都需要涉及到人物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