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莅临南京市东山小学

以身作则 敬爱先辈——二语(上)备课组活动(五)

  • 发布时间:2020-11-19 16:55
  • 发布人:
  • 撰稿人:步飞飞
  • 审核人:张继安
  • 浏览量:883

 

一、活动主题以身作则  敬爱先辈

二、活动方案

1.   内容:研讨并观摩赵祎老师的展示课《16、朱德的扁担》

2.   时间:2020.11.19

3.   地点:二年级10班教室

4.   人员:年级全体语文教师

5.   活动形式:研讨+观摩

三、研讨记录

(二)研讨记录表

时间:2020.11.19

地点:二(10)班

组别:二语备课组

参与人员:全体语文老师

活动主题:以身作则  敬爱先辈

活动记录:

(周首霞):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要感悟朱德同志的高贵品质,难度似乎大了一点。因此,赵老师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介绍朱德这个人物以及他在课文中所处的环境,在此基础上再接着讲读重点段落。铺垫比较合理。

(宫萍):老师教态很自然,很会引导学生,这篇课文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学起来比较枯燥,但通过老师设计的精美幻灯片和精心的引导和提问,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生动的课堂上,整堂课都是书声朗朗,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庞丽):在解决教学难点的过程中,赵老师始终从重点内容入手,一开始从课文中的遣词中明白了挑粮的艰难,需要的是年轻力壮的战士才能胜任。朱德年纪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坚持要去,从而体味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敬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张婷):教学的各个环节之间衔接合理、自然,时间把握非常好。设计的拓展问题相当好,并引导学生作答,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又使学生训练了说话、思考能力;充分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

(戴国霞):第二自然段中介绍区挑粮的原因是赵老师训练学生说话的重点。让学生用“因为……所以……”来了解储备粮食的原因和挑粮的原因,并通过反问“去挑粮容易吗?”让学生理解“山高路陡”等词语的意思,联系前面的文字感悟挑粮的艰辛,为后面学生感悟朱德和战士们同甘共苦埋下伏笔。

(戴俊):这一课,赵老师从题目入手:这是一根怎样的扁担?朱德拿这根扁担干什么?朱德为什么在扁担上刻了“朱德的扁担,不许乱拿”八个字?” 层层递进,把难点一步步的剥离,突破。

 

四、其他过程性材料(报道、照片):

    1119日,二年级语文备课组的全体老师齐聚二(10)班,欣赏了赵祎老师执教的《朱德的扁担》,感受了以身作则、吃苦在前的红军指挥官形象,以及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对革命先辈产生敬意。

《朱德的扁担》全文没有一句对话,但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革命伟人的活形象。赵老师仔细指导孩子们观察插图,抓住细节。经过指导,有的孩子说看到了朱德挑着粮食走在了最前面;有的说朱德的箩筐里满满的,一定很沉:有的说朱德穿着草鞋,戴着斗笠,和战士们没有任何区别;有的说周围杂草丛生、山高路陡,但是朱德同志始终微笑着,他一定感觉和战士们在一起很开心…说了很多。从图中,孩子们看到了朱德同志作为一个将领,始终和战士们在一起,没有上下之分,他们感受到了一个亲切的朱德,一个严格要求自己的朱德,一个没有架子的朱德,一个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朱德。不需要太多的言语,从图中孩子们就能基本感受到朱德的高费品质。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目的是让学生不同的个体真正走进文本,获得与众不同的感悟,促进语文能力的发展和思维能力的训练,从而实现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