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一)
一、主题:聚焦战斗场面,再现革命岁月中的“壮士”形象
二、活动方案:
内容:聚焦战斗场面,再现革命岁月中的“壮士”形象
时间:2021年09月29日
地点:东山小学六(2)班教室
活动对象:六年级语文教师
活动形式:上课+研讨
三、其他过程性材料(报道、照片):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革命文化题材单元,是具有教学张力的单元,也是极具挑战性的一个单元。《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既运用了群像描写的手法,又对个体进行了细致刻画,再现了狼牙山五壮士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的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孔老师在教学中聚焦两个战斗的画面(分别是第2段“诱敌上山”和第4-5段“痛击敌人”部分),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感受着战斗的激烈,战士们的英勇。对于文本的感受,教师注重方法的指导,她引导学生在体会和交流的时候先说关键词,然后结合关键词具体谈感受,这样学生的感受便自然而然是从文字中生发。比如在交流“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一处时,有的同学说从“像雹子一样”感受到扔出去石头很多,可见战士们的决心之大,对敌人的仇恨之深;有的同学抓住“决心”进行体会,说从这个词可以感受到战士们想要消灭敌人,想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在写法的感悟上孔老师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方式,在第二段学习了对战斗场面的面的描写后,教师问:“如果写到这里就结束了,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说感觉不具体,太平淡,很敷衍。此时,教师再出示对于个体的细致描写,并朗读感悟。通过这样非常自然而又巧妙的对比,学生对于点面结合写法的好处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整节课,教师注重以文化人,学生在深度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着革命传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