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上午我在二(6)班执教了《 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一课。
在教学算式的读法时先指名学生读,当第一个学生示范以后,他是这样读2×3×4的:2乘3再乘4。我曾在小数网上看到的建议:这种读法只读出了算式的表现形式,而没有读出算式的本质含义,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和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是否引导学生读成:2乘3的积,再乘4,得(积)是多少?36÷4×3读成:36除以4的商,再乘3,得(积)是多少?这样读一方面巩固乘法和除法的各部分的名称,另一方面更能渗透运算的顺序,因为计算2×3×4时是先算2乘3,再用2乘3的积乘4,计算36÷4×3时是先算36除以4,再用36除以4的商乘3。学生原始的读法可能不会这样读,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和指导,如果教师加以启发和引导学生肯定能够理解和掌握的。就示范读给学生听,再请学生读、男生读、女生读、全班读,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读算式中自己感悟运算的顺序,理解了算式的本质含义,学生读了几遍后就知道了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了,无须教师过多的引导和讲解。
在教学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算法时,我也采用了网上建议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下面的研究:算一、两题后,让学生思考:像这样的算式在计算时你有什么困难?让学生体验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容易忘掉”,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得出“把第一步算的得数写出来”,写在什么地方呢?学生经历了这样的研究活动,对为什么要写出第一步计算的得数、为什么写在第一步算式的下面就印象深刻了,写出第一步计算的得数就是学生的自觉行动了,比强调学生怎么做怎么写效果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