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韵歌》的教学反思
恰逢学校对新进教师视导,我便在视导领导和年级组老师前上了一节公开课——《对韵歌》。
首先,是课文导入。通过回忆前几课学习的小诗,引发学生思考:小诗不仅读起来好听,而且每一首都有自己的意义,接着引入到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为这首有些抽象的小诗编了一个故事——《小水滴奇遇记》,通过一滴小水滴历险的故事,把本课的内容串联起来。
接着,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通过讲述小水滴遇热蒸发进入天空聚集成云,遇冷变成雨,到冬天变成雪,最后因为想家了回到了水中的故事,我引出并讲解了本课的一、二类生字,并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什么”对“什么”,对的两个对子之间是有联系的。
再往下,是再读课文。通过“师问生答”、“生问师答”、“一二组问三四组答”、“三四组问一二组答”、“男生问女生答”和“女生问男生答”的方式反复诵读,达到背诵的目的。
最后,是指导写字。我先让学生观察范字,自己寻找注意点。再范写,并统一讲解字的占格和起笔、落笔的地方,最后让学生描红、书写。
我希望呈现最真实的课堂,因此我事先并没有在班级试上。在课上,当我提问“给鸟找朋友”即用“鸟”组词时,有个学生先说了“小鸟”,接着又有一位学生站起来回答“大鸟”,我灵机一动,评价道他们说的都是鸟的大小,谁能说一说鸟的种类呢?这种体验也让我再一次深刻体会到“评价语言丰富化”的重要性。
视导的领导和老师也对我本次公开课进行了指导和评价,他们的不吝赐教令我受益匪浅。要读透课标,根据课标内的要求制定教学目标,更要做到深入浅出。不仅如此,在课堂上也要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管理的积极性。
这节课后,我反思良多。首先,我在课上强调了什么叫“韵”,其实只要一笔带过说读起来朗朗上口即可,但我没有做到深入浅出,造成了讲解这一部分时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其次,我没有把小口令细致到位,很多时候都是我在说,学生做,或是鼓励、批评学生,和学生的互动程度不高。如果我一句学生一句来说小口令,让每个学生自觉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自己管理自己,那么效果一定会更好。最后,开学三周,每天都有新的认识和新的思考,我想,多看、多问、多想、多做,一定会让我的课堂更适合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爱上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