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启蒙》听课反思
阳春四月,春风习习,第五届小学语文“特级论见”将在年轻而又典雅的安宜实验学校举办。
在此次活动上,大咖云集,有低年段的识字教学,中年段的朗读教学,还有小古文等各种类型课文的教学展示。刘昕老师的《月光启蒙》让我感触很深。
《月光启蒙》是根据我国著名“煤矿诗人”、民间文学家孙友田的《月光母亲》改编的。课文回忆来自己童年时,在夏夜月光的伴随下,母亲唱民谣和讲神话故事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怀念之情。
在听了特级刘昕老师的《月光启蒙》这节课,重点在于朗读,以朗读为切入点,以母亲吟唱的儿歌童谣为主线,帮助学生从歌谣内容、自身和作者感受,从母亲的情感等不同角度去领会母亲的启蒙。教学时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让学生在快乐中感受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怀念之情。
首先,通过让学生自由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文中的五首歌谣,想画面,感受画面之中的景色之美,体会歌谣给我爱劳动,爱生活的启蒙。学生读的方式很多,用活泼的语气读,用舒缓的语气读,用拍手的方式读等等。。学生通过歌谣感受到童谣带给自己的快乐,想到母亲带给作者的启蒙,既是对文本本身的迁移,又是对自己情感的迁移。
其次,让学生听歌谣,感受母亲唱歌时的音韵之美,再从作者的感受出发,抓住“芳香”,体会歌谣的音韵美,感受歌谣给予我们的启蒙是热爱民间艺术。
最后,联系母亲劳累了一天还不忘记搂我,给我唱歌谣,还唱得如此动听,如此悦耳,来体会浓浓的母爱。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学生对“母亲把对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这句话的理解水到渠成。并遵循一般的阅读规律,引导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思考与认识,由易到难、由繁到简、由具体到抽象地认识与掌握,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这次听课学习,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通过听课学习别人的长处,反思自己,才能不断进步,这也是教师成长的一条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