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教研组“同课异构”活动,我上了一节研讨课—五下Unit 7 Chinese festivals Story time部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1-12月十二个月份的认读以及对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的基本认知。
首先,歌曲导入月份1-12,教读认读之后,学生自由谈论自己喜欢的月份及原因;接下来由月份过渡到节日,进入课文的学习,以第一个Spring Festival 例谈学习节日要重点关注的几个要素——时间,人物活动,食物,随后学生自己阅读其余三个节日,找到其中的三则关键信息。最后,在阅读、复述等操练环节后,让学生制作节日海报,在文本基础之上适当延伸拓展。
这节课个人觉得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有以下三点:1.以Spring Festival 为例条分缕析学习节日的几个关键要素,让学生有线可循;2.读、复述的操练比较到位,为之后的拓展环节奠定基础;3.拓展环节制作海报,让学生动脑动手,学以致用,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课后,教研组全体老师对我的课进行了细致的指导,大家一致肯定了我对课程的整体设计,同时做到了活动丰富,示范声情并茂,充分调动学生兴趣,有活力而有秩序,教学效果良好。当然,大家也就细节给我提出了几点小建议:1.小组活动的形式可以更加丰富多样一些;2.时间控制方面要更注意一些,预留相对较多时间给到最后的海报汇报展示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