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莅临南京市东山小学

青年教师张诗瑶听课反思(2)

  • 发布时间:2018-10-29 19:22
  • 发布人:
  • 撰稿人:东山小学
  • 审核人:张继安
  • 浏览量:1006

5以内的减法》听课反思

  在10月23日,我有幸听了秦悦老师的一节课——《5以内的减法》,这节课给了我许多启发,让我大有收获。

  本节课是学生已经学习了2~10的分与合以及5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复习部分,老师带领学生复习2~5的分成,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在新知探究环节,秦老师引导学生理解情境,列出算式。在读题的时候,强调“不要多字、少字”,要一字一字认真读,培养习惯。接下来,在理解算式的部分,先和“加”作对比,提出“为什么用?”的问题,直接认识到本节课学的是数量“变少了”。接着问学生“谁在最前面”,抓住难点,带领学生认识被减数的意义,也就是用什么来减。最后,得出得数,说明理由:5可以分成2和3。

在一部分知识教学之后,系统的复习一遍刚才学过的内容,帮助学生巩固复习,加深理解。

在“想想做做”的部分,依旧抓住重难点,提问:“为什么填4?”强调从“原来的总数”去减。帮助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在写算式得数的题目中,秦老师不仅仅是让学生会计算,更是升华题意:相邻是相差一个,4减掉1个,就在4的前面;4加上1个,就在4的后面,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和巧妙。

秦老师的整节课抓住重难点,重点突破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课堂中的一些设计或者安排让我觉得十分巧妙、有用:

1、例题的情境图并没有呈现题目,秦老师就自己写题目:一共5人在浇花,走掉2人,还剩几人?既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又培养学生读题的习惯,还能找到条件和问题。培养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青蛙图的地方,和上一节课加法的青蛙图对比,认识到什么时候用加法,什么时候用减法。

3、题目与题目之间,秦老师的过渡十分自然,并且能够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不觉得是在“练习”,而是在“闯关”。对练习的用途理解的十分透彻,充分利用题目,提炼出题目的意图以及其中蕴含的知识。

    秦老师的这节课,让我感觉到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渗透,更是培养兴趣的摇篮,学生对课堂的喜爱是上课的基础,为课堂的顺利进行奠基。我希望能够多向这些经验丰富的老师们学习,学会组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