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听课反思
听了张老师的《秋天》这一课,我学习了很多。张老师通过简单的谈话:你从哪里发现秋天来了?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直接由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课课题。
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尽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秋天的景物特征,通过看拼音读、拼音汉字结合读、看汉字读、利用分段读、调动学生的读书热情,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秋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发现美、寻找美的情趣,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张老师在教学中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学习识字,学生们兴趣盎然,纷纷说出了自己识记生字的好办法。教师通过字形识字,展现了丰富的字理图,例如对"片""大"的教学,增强了对生字的直观性、整体性认识,"秋"等字通过加一加的方法,让学生更容易记住这些字。
由于学生感悟很多,预设的拓展的内容老师能很好地衔接,虽关注大部分学生,关注他们的常规纪律。设计了多样化评价、解说式评价、引导性评价等评价方式。
在处理教学难点时,通过在第二自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明白大雁为什么按照“人”“一”飞行,也能分辨一的三个读音,儿化音也掌握了。在要他们谈谈本节课所学收获时,给予学生一定的趴下冥想时间,给他们讨论、交流的机会。
以读感知。在整堂课的学习中,张老师采取多种方法,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进行朗读。且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在读中感知课文,在读中理解课文。第一次倾听课文朗读,学生有了很好的模仿样本,也确定了感情基调。在第二次读书中回顾了课前预习,解决了生字新词和读通课文。第三次是分小节检查朗读课文,接着,张老师让学生通过阅读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了课文脉络,最后,她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小节,进行朗读比赛,读出自己的个性和理解。这样一次一次的读文,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学生真正地成了学习的主人。
重视字词教学。作为一年级学生,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识字、写字仍十分重要。这堂课,充分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来丰富识字教学。同时,这些教学并不是生硬地灌输、告知,而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去发现,去研讨,从而习得新知识,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而扎实。比如,“树叶黄了”一句中的“黄”一词的理解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词语,又出示图片帮 助理解,学生很感兴趣。张老师注重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注重课堂上的积极评价,不停地鼓励、赏识孩子,给学生学习的信心与动力,让学生整节课自始至终都兴趣盎然,为学习课文营造了和谐的良好氛围。
整堂课的学习对我作为年轻的教师影响很大,影响深刻,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多元化的评价,课后冥想交流,课文内容的衔接指导,实习写字的教学充满趣味性,丰富着课堂的每一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