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莅临南京市东山小学

青年教师潘雅婷研讨课(1)《识字3》

  • 发布时间:2016-03-01 20:21
  • 发布人:
  • 撰稿人:系统管理员
  • 浏览量:979

    

        开学的第一周,总是忙碌的。当得知师父周五要来听课时,我没有了刚开始上班时那样的紧张和不知所措,因为快速的节奏已经让我觉得适应。只有一两个晚上来好好思考,上什么?怎么上?怎么上好?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都是识字教学,本课属于比较形近偏旁识字,课文将四组容易混淆的偏旁的词语集中在一起让学生认读,12个词语连起来读押韵上口,便于记诵,学习汉字的基础上增长了知识。

1.分散识字与集中识字结合

   师父的识字课将大多数生字放在了识字环节重点教学,在交流讨论之后,我决定在前面也解决一些识字任务。“杨柳”看看图片,想想你看过的杨柳你有什么发现?“杨的两撇和柳的竖撇就像柳条柔软的柳枝”“我还想到了贺知章的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河堤上,杨柳的纸条就像小姑娘长长的头发。”原来学生自己也可以将字与图有利的结合起来。我顺势带着学生书写“杨柳”二字,并提醒竖撇就像柳条垂下的样子。“菠萝”出现在第四行,这个水果在春天常见。学生想象着菠萝的样子,一下子就说出了“菠萝有充足的水分,厚实的外皮,所以下面是个波。”是呀,识字的过程中联系生活、联系已有的知识储备,事半而功倍吧。在最后识字环节,我将本课的10个生字一一展现,再让学生观察结构、写法。如果前面处理更紧凑一些,应是可以留一些时间给孩子当堂书写的。

  2.由扶到放,合作共赢

  本课中一二行词语其实和三四行词语是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的,所以学习前两行时,我有意识的让学生先看偏旁演变过程、读词串、联系图片、找规律这几个步骤来学习。学习三四行时,我在屏幕上出示小组合作的要求:

     1号同学向组员介绍偏旁的演变

     2号同学读一读四行词语,其他同学注意倾听

     3号同学讲图片和词语连线

     4号同学说一说词语间的联系

  在小组合作时,其他组员适时补充,这样达到了小组分享,全班共学的氛围。

  3.寻找难点,逐步突破

   在研读文本时,我找到了两处对学生来说比较难以解决的难点:分不清秧苗、稻谷以及庄稼的关系;竹篮和箩筐无法辨别。

   难点一在解决时,我将图片展示在学生面前。秧、苗都是指的小小的东西,秧苗其实是水稻的幼苗,碧绿的水稻是农民伯伯辛苦耕种的,他们辛勤的施肥、除虫,秋天时可以收获金黄的稻谷。实际教学时学生将《秋天到》、《悯农》和《插秧》这几首古诗和儿歌一起联合想象,将一幅农耕图出现在眼前

   难点二:竹篮和箩筐这两种竹制品,城里的孩子并不多见,我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加上量词来帮助记忆和理解。在与师父的交流中,师父提出可以根据前后鼻音来区分程度,这也是接下来我需要留心观察的。

本次识字课,师父建议我在开头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动画取代啰嗦的语言,我想语言的重复和不简洁证实了我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接下来的实战演练中需要将自己的课上得轻松舒服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