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上午第三节课,师父朱锦涛老师在五(9)班执教了《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
《我和祖父的园子》讲述的是作者萧红童年的故事,那份在祖父的园子里随心所欲,想做什么便做什么的自由令人向往。文中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小孩子的生活,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学中,朱锦涛老师试图引领学生品味课文语言的课文的特别之处,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户,以此走近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感受她和祖父的一段亲情,初步感知萧红孩童般语言的魅力。
整节课的教学中,朱锦涛老师以清晰的思路,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带领学生走入了萧红的童年生活。课堂上师生的思维激情碰撞,学生灵动、智慧的语言,声情并茂的朗读充分展现了朱锦涛老师对课堂节奏的把握能力。值得一提的是,课上朱锦涛老师拓展了许多有关萧红作品的知识,这些知识与课文恰到好处地结合,使得学生对萧红的认识不再停留在课后的简介资料中,而是对萧红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
一切设计应由学情出发,并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要做作者的知音,更要做学生的向导。只有充分把握学情,在面对丰富的课程资源时,教者才能做到较好的取舍、选择,从而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做到最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