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婷:
班主任的工作是千头万绪的,要面对的是几十颗纯真、无瑕的心灵,面对的是几十个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班主任如何才能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和生活的情况呢?
我觉得班主任要摆正自己的身份,随机应变,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正如母亲不会因为孩子的美丑存在偏袒和私心一样,作为教师,虽然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他们的家庭环境、先天素质与自身努力程度都不同,但一定要做到一视同仁,尊重、信任、理解、热爱每一个学生。教师的爱应该是一种博爱,爱自己的每一位学生,关心他们的身体,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思想。谁都知道,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比拟的,一句鼓励,可以让学生感到无比的激动和自豪。
总之,班主任面对的是几十个性格各异的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与引导,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去摸索、去探讨。我想,只要怀着一颗爱心,一种责任感,有科学的管理和教育方法,就一定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
戴翠:
教学日志
--爱教育,爱学生,爱自己
时间飞逝犹如从门缝中一闪而过的小马驹,从第一天跨进4(6)班到今天已经有7个月了。在这7个月中,我对孩子们的了解逐渐加深,在很多时候,相互之间都形成了一定的默契,但是问题也层出不穷。比如,课堂上喜欢自说自话的小朋友依旧有,下课不能做到文明休息,磕磕碰碰不断,经常有小朋友的东西被损坏或者丢失。随着问题的产生,我也开始不断反思自己7个月以来的教育方式。
我宽容地处理班级里图书丢失的问题:我们班级图书角的书是每个同学带一本,标上学号后供全班同学相互借阅的。但是借阅一段时间后,班级里有两本图书消失了,原主就向我报告,书丢失一周了。然后,我在晨会上提醒孩子们把书及时归还,并且让图书管理员及时清点每次借阅后的归还状况。但是那两本书还是没有回来。我想可能因为学生比较喜欢这两本书,但是年纪还小,自控能力不强,就想拥有一段时间,但当想要归还的时候,发现已经引起了老师和同学的注意,已经不好意思再归还了,怕被批评。记得那天我在晨会上说:“每天的书香时间,看着同学们看书的样子,老师觉得很享受,同学们陶醉在书中,都看得入迷了,一个不小心就忘记把书归还了,这是难免的,那么请忘记归还的同学,今天或者明天让书悄悄回到书架上,让同学们都可以陶醉陶醉。”但是,因为我自己的认知方面的错误,因为我觉得,明明是不守规矩的小孩子把人家的书想占为己有了,还要用这样的方法才能把书哄骗出来,我觉得这本身就是一种欺骗。所以我觉得这样做是错误的。后来也就几乎不使用这样的方法。
我对孩子们的要求就比较高,处理尺度比较严格。表扬用得比较少,反而是批评用得比较多,因为我一直希望孩子们能够学会客观地分析,不要太看重奖励,不要做事情的时候都是为了获得表扬才去做,更希望他们做的事情都是出自内心的,都是自觉自愿的。但是,经过这7工月的实践体会,我知道这是自己的一个错误的认识造成,因为我忽视了现在的小孩子一般都是独生子女,自尊心都比较强,在家里都是比较受宠的,他们都不喜欢别人管教的语气和态度,我想我也不能再用自己一贯的眼光看待现在的小孩子了,太高估了现在小孩子的自制能力,也太高估小朋友的智力发育水平了。我想,在今后处理时要宽容为怀,有句话说得好: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路曼:
记十九分三十六秒
上上周和其他四位老师一同上了关于手的汉字文化综合课。虽然没有拔得头筹,但是收获了很多,一段经历载满回忆、充满感动。
王校把课件传给我们,告诉我们发挥创意。我还是蛮激动的,五四前的的一次磨砺嘛。周末还照着钻石广告的标语把题目改成:汉字恒久远,真情永流传。打算从部首讲到字,由爱、教、友这三个字把亲情与友情渗透进去。以情结课,想的可美了。结果在自己班上试上只上到十九分三十六秒。走马观花地过教案,在这十九分三十六秒的时间里还有打死一只小强的时间,到现在我还把这十九分三十六秒的录音放在手机里。上完一看录音时间,不到二十分钟一节课被我上完了,我整个人都不好了。着急又觉得很丢脸,不好意思找师傅,可是又怕真正上课更丢脸,于是选择在师傅面前丢脸。半哭诉地找师傅,师傅带我梳理了一遍课件。具体到哪里可以深入,如何把课堂变得更加真实而不是过教案。在师傅面前试上一遍,没有板书,语言听起来让人觉得很累,流程太过着急,尤其是后面讲“爱”字说到母爱如水,“教”字讲到父爱如山,又讲到“友”字的朋友情深,这里非常的混乱。熬到三十分钟了,可是内容充塞,课堂节奏出不来,依然在走教案。师傅帮我把后面砍掉只讲爱字,而且把爱的层次也梳理了一遍。怎样在看似减少的内容中,让课程更加充盈呢?师傅让我去找跟部首有关的字,理解意思,防止学生出乎意料的回答。并且多去了解汉字文化,让课堂更加具有语文味。我翻了家里的《汉字王国》、《说文解字》,查不到的借助度娘。对着电脑自说自话,把教案精细到具体每一句话。
终于熬到上课了,结果来的迟,临时试课件发现背景音乐都放不了,只有健脑操的视频可以。妈呀,硬着头皮上。讲反文旁的前身时,学生没有发现它的甲骨文字里有右手,用手遮屏幕都没有发现,当时我心里就在想这是什么班我遇到了什么!然后我把课件倒回去学生才有反应。可是看出手和小棒,学生是不可能猜出偏旁的,我竟然请了几个学生猜,我本意是猜一猜,然后见到熟悉的偏旁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的,但我发现学生一猜错积极性就一落千丈了。一大失误。王校指出问题并向我演说方法:考虑到孩子是在由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可以把每一部分的演变画给学生看,让学生整体感知古今两个字的联系,而不是生硬地出示。讲爱字的时候过渡到:你最爱谁?你用了什么具体的行动表达对他的爱?结果没人回答,我懵了,试上别的班的时候明明都积极展示自己的呀,什么给妈妈倒水,帮爸爸捶背,答案如潮水。可是这个班真的是太夸张了,点了两个人就没人举手了。课上到这,我纯属硬撑,只求课赶快结束,太丢人了。由爱过渡到诵读《游子吟》的时候我更懵,方言口音结结巴巴的。我勉强带笑说了句咬字清楚,谁能更深情地为我们读读呢?结果我又叫了一个孩子,他也有方言音。我心里更催促自己赶快结束吧,不想丢人。我强撑着说虽然没读准但难掩深情。心里对这个班简直零好感。接着要唱《游子吟》,我知道之前试课件没有在这台电脑上重新链接,放不出来,我还是假装点击播放,然后尴尬地说没声音我们再来诵读几遍。结果隐隐听到几个孩子的歌声,如获救星。请了两个小姑娘起来,想着把这环节糊弄过去。但是当我听到这两个孩子在课堂展开轻盈的歌喉唱歌时,我内心一震,这清唱的声音婉转而富有深情,几乎和我准备的声音不相伯仲。由两个稚嫩的孩子唱出如此深情的歌,我心头的感动一涌而上。课堂行进中对这个班的埋怨一洗而空,好感值蹭蹭蹭往上升。可惜当我真的想要珍惜和他们上课时光时,发现课已进尾声。恋恋不舍地结束后,我在讲台前表达了我对这个班的谢意:谢谢四班的小朋友们。其实这段谢意,也是一句歉意,明明是我自己教案预设的不够却还在课堂中对你们妄下定论。你们真的很棒, 那一支深情的歌挽救了我的尴尬;那些课堂中的冷场,都是因为我没有考虑到你们的具象思维和积极性,没有让课堂有创新;那些方言的重音也不能掩盖你们内心的真情;课后我才知道那个坐在前边角落救了我无数冷场的孩子竟然是chong,久闻大名,却又不是我听说的样子。而我却在课堂一半的时候觉得丢脸,觉得你们很差劲,其实我是何其差劲。
课后评委表扬了我的进步,也委婉地指出不足。师傅“神补刀”,说这是我几次上课以来最好的一次,然后一些问题也指了出来。比如语言中的可能太多,表明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或是语言不到位,一定要语言明确。师傅的真实是为了我的成长,我满心感动,谢谢师傅不嫌弃十九分三十六秒的我,真诚地帮助我。
尽人事,听天命,自己努力过就不后悔,结果也许不是最美好的那一个,但是过程中我却收获颇丰。我学习到在上公开课时应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孩子面对课堂,认识到自己的基本功还不够扎实,感受到师傅同事闺蜜的关爱。一句话,来日方长,提高自我、真诚对待孩子才是最重要的,珍惜享受与孩子们的相处时光,不仅在公开课,更要在平时。
荀慧娟:
写日记后,我就开始了自虐的节奏,每天除了批改作业外,多了个任务,欣赏他们的“美文”,每天都是“我今天吃了牛肉,好好吃”“今天我在小饭桌干啥干啥了”也有让你忍俊不禁的,比如写错了我的姓和乱改同学的名字的。最忙的一天,我的小课代表们帮我送作业,兴冲冲的跑来跟我说,“老师你完了!”“老师你要累死了!”,为什么,因为我的桌子已经被他们的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占满了。突然想起一句话,辛苦是肯定的,但也是应该的。
早锻炼的时候突然发现班级门口的那一株桃树开花了,我特欢快的告诉他们“桃花开了!”,孩子们一窝蜂的跑出来,惦着脚尖,够着脖子在那看,在那闻,还时不时的有小家伙提醒“不能摘,老师说不能摘的哦!”,觉得现在的他们还是很可爱的,因为改到他们考试试卷那一刻我是无力的。
最后附上我们小班长的日记“光头强总失败的原因”!
张现春:
这几周的语文教学中,我深深地意识到了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很多同学作业有磨蹭的习惯,尤其是写硬笔书法本或其他课堂作业时,磨蹭的同学总不能当堂完成。部分同学不能很专注的倾听。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认为重要的有以下几点:
1、预习与复习的习惯。
2、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课堂是提升学生能力的主阵地,我们要充分利用这块沃土,让学生学到比知识更可贵的东西,学会倾听是要培养的一种最重要的能力,是综合素养的体现。同学在课堂上能够做到全神贯注、勤于思考,这样的学习效果一定会很理想。
3、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现在的课堂追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活动特别多,我们个别同学始终不参与小组学习。
4、多动脑,大胆发言,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发言是思维活跃的表现,是训练口才、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机,我希望所有的同学,每节课都有发言的欲望。
徐广凯:
上周四,我和宋文老师参加了江宁区麒麟中心小学品德教研活动,听了麒麟小学黄江艳和上元小学王雨晨两位老师执教的《我和小动物》的二年级品德课程,并参加了最后的交流研讨。
第一节课,黄老师设计了动物园闯关为框架,三个关卡的设置,第一关:听声音猜动物。第二关:根据外形猜动物。第三关: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它们身上藏着那些秘密。基于儿童生活的实际——游玩的兴趣,贴近孩子的生活。然后教师引领孩子走进动物明星吴,,提前发放了明星卡片,让孩子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动物名称、喜欢食物、生活习性、运动方式以及推荐理由)最后设置动物管理员的身份,让孩子分享自己和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最后观察记录,以喂金鱼为例子,告诉孩子们喂养小动物应注意什么。
第二节课,王老师也是以猜动物导入,先听声音猜动物,然后孩子模仿动物的叫声让其他孩子猜,最后看动物拼图的拼图来猜。游戏的设计层层提高,并且基于孩子自身对动物的认识,在游戏过程中考究孩子对不同动物的认识程度。第二部分介绍一部分小动物在生活中和人类的关系,帮助人们生活。紧接着王老师分享自己和动物之间的故事为引,让小朋友们分享自己和小动物相处的故事。这个环节处理的很好,老师情真意切的故事,更是让孩子乐于分享自己平时和家里小动物的故事,直接基于孩子自己的现实生活。紧接着,王老师用图画的形式教授还自己日常生活中如何与小动物分享,虽然孩子们都是喜爱小动物的,但是有些孩子再日常生活中对待动物的方式是错误的,虽然是喜爱,但是方式和方法不正确,不仅仅伤害了动物,甚至让自己受伤。最后,以四组图例,告诉孩子如何正确与小动物相处和正确喂养小动物。
听完两节课后,区品德教研员刘主任就“儿童立场”做了一番精彩的讲解和阐释:什么是儿童立场呢?其实就是发现儿童,引领儿童,以儿童的视角,以儿童为需要。教师在教学时要以学设教,把学习还给学生,从而使学生获得自主的发展和创新性发展。其核心就是教师心中要有人即学生,把自己当成学生来授课。
听完课后,自己的内心其实是大受触动的,身为语文学科的老师,自己在设计课程的时候,是否能够以儿童生活的为着力点,创设儿童锁熟悉的情境。不管是教授品德还是语文,都应该做到基于儿童本位,心中有学生,甚至是让自己成为学生。教师思考在学习完课程后,孩子是否真的需要这样的教学过程?这节课孩子的生长点在哪里呢?其实两节课中,我更倾向于第二节课的教授,更贴近孩子的生活,吸引孩子的心灵,这节课的孩子的生长点在于,让孩子明白什么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该如何爱小动物,是孩子真正需要的课程。
鲁杰曾说:“品德应该触及孩子的心灵,思考孩子的需要为出发点。”这样的品德教学才是有深度的品德教学。其实每一门课程,都应如此,基于孩子的生长点和提升点,不要为了教授而教授,或者教授孩子本已经会了的东西。那不是孩子的课程,也不是他们的学习,那只是老师自己在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