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听课反思
熊亚萍
2018年10月16日上午第三节课,我聆听了师父朱锦涛老师的一节课,关于这节课我有以下几点自己的思考。
这是一篇小古文,三年级的孩子对古文这种体裁还是非常陌生的,因此,朱老师在上课一开始就对古文做了一个全面的解释,让学生不再那么陌生。整节课教学设计非常新颖,符合学生认知,尤其是多音字“没”的教学,朱老师采用根据不同读音所表示的意思来辨别具体语境中读音,这样学生一下就记住它的读音了。教学思路清晰,简洁流畅,有层次感。先读再解释句子意思。在课堂中,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突出学生主体性。例如,学生对“瓮”这个读音把握不好,朱老师就采用多种方法,个别读,带读,齐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帮助学生记住这个字的读音。充分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尤其是“缸”字的教学是这堂课的一大亮点,朱老师通过出示图片直观的帮助学生认识了缸,并且还出示瓮的图片,通过对比,学生一下就区分了“缸”与“瓮”。板书工整清晰,注重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达成度高。
总之,朱老师的课既扎扎实实,又创意迭出,给人以清新明快,平实之感。这就是我对本节课的一点思考。我想,课品如人品,人课合一,今后我还需向朱老师多多学习。
教学日记
陈佳佳
国庆节之后,我对孩子们之前学过的6个单韵母和几个声母进行复习。在复习时,我发现,孩子们大部分能记住之前学过的内容,还有一部分的孩子并不能准确说出来,请同学们上黑板来默写是,有个别孩子,将b写成了d,将p写成了q,这使我意识到,我在教学中,可能只强调了字母的音,而没有强调字母的形,使得我在接下来的《d t n l》的教学中,不仅注重字音的教学,更加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会写。
在本节课教学中,首先,情境导入教学,我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看看图上画了什么,并引导孩子们理解图意,引出dtnl四个声母,继而一起读一读语境歌,通过这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识记,为学生学习字母提供了一个语言背景和环境。
在教完dtnl的读音后,让学生看图后,想好办法记住它们的读音和形。学生一听可来劲了,积极开动脑筋,有的通过编顺口溜、儿歌记住它们的读音,有的则联系生活的经验来记住形。例如“l”学生是这样记的:小木棍lll;小丑逗乐lll;小铅笔lll等。
此外,我还通过各种游戏和孩子们参与到学习和识记当中。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活动,我深深的体会到: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创造学习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在玩中学,才能使刚入学的儿童在课堂上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倾听孩子的声音
徐薇
我们常常站在老师的角度,去评价一个孩子遵守纪律或是调皮。作为班主任,我虽然每天都把大量的时间放在班上,但一个班有50个孩子,对每个孩子都做到了如指掌还是有些难。因为担心我的观察过于片面,不能做到及时鼓励和表扬,因此我利用每天的晨会,请一组的学生站到讲台上来说一说他观察到的表现最好的同学,并说明理由。
我观察到,每一个孩子都听的特别认真,尤其是平时调皮的孩子,每个孩子都特别关心自己在同学心里的形象。我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是不是也想被表扬?应该怎么做才能被同学认可?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我发现孩子们不仅能够说出谁表现得好,还能够自觉向他们学习。
一年级的孩子虽然年龄小,但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观察角度,品质公正诚实。我想,我们教师也要利用好“学生”这一面最好的镜子,去看看孩子眼中的好,让所有人都倾听孩子心中的声音。教育教学应该是互动的,批评表扬也应该让孩子来说说看。
《黄山奇松》的教后反思
陈婧文
将平板使用融入到语文教学课堂之中,是目前我们所尝试与研究的对象。我尝试在《黄山奇石》的教学中加上平板使用的元素。以欣赏黄山风光导入,指导理解“秀丽神奇”与“中外闻名”,引出文章第一段,从中知晓文章重点而写黄山奇石,引出课题。学生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在平板上圈画出石头的名字,老师随机抽取提交的作业来指导共同找出石头名字,在以匹配题让学生理解石头的样子与石头名字中的事物相像。学生选取最有趣的石头,说一说有趣在哪里,穿插让学生勾勒石头的外形,加深学生的理解,并在回答中指导学生关注与想象与动词,并仿照课文写一写其他的石头,拍照上传,老师在展示分享。
在我的课堂设计中,在圈画石头名字、将名字与石头的样子匹配起来、勾画出石头的样子以及拍照上传所描写的石头,这四处运用到了平板,推进我的课堂教学,使得课堂形式变得丰富起来。
而平板课在操作时需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早先一步带学生熟悉平板,一方面防止学生兴奋过度,另一方面教会学生如何操作。第二,在不让学生用平板做题时,及时操作锁住平板,二年级的孩子自控能力比较差,面对一个平常很少接触的平板,总是会想在课堂上忙它,以至于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心思不在课堂上。第三,在做题之前讲明要求,让学生安静做题,不能讨论。这一点,我觉得低年级的孩子是需要训练的,并不是靠一次两次熟悉平板就能够解决的,低年级的孩子自控能力很差,在面对平板时容易过度兴奋而忘却一切,放飞自我,要反复训练,见怪不怪的同时安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