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课有感
侯丹
这半个月是最为忙碌的半个月,也是收获颇丰的半个月,上周我参加的学校举办的“青蓝杯”赛课活动,一直听说赛课、磨课很复杂,很辛苦,有些事真的是要亲身经历过,才有发言权。
这次比赛题目为绘本教学,对于一个个刚刚摸清课本教学的我来说,无疑是个难题,从确定题目到准备教案、课件,每一步都要反复斟酌,我也很高兴身处于东山小学这个大家庭里,每位老师都愿意去帮助你、协助你完成你的课题。我的师父在我磨课的过程中不断针对我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意见;和我一起参加比赛的老师们,听了我的课后,也毫不吝啬的提出自己的想法;其余的一年级老师,则是很慷慨的借出自己的课,让我试上。
不论最后比赛的结果如何,我都感觉到很满足,正如泰戈尔所说“一个只顾低头走路的人,永远领略不到沿途的风光,生命不在于结果而在于历程!”
课外阅读中的小触动
时燕
上一周发现,陪伴阅读很重要,这样的陪伴不仅仅需要父母,也同样需要教师。
于是,继《小王子》之后,我又和孩子们一起看起了《水浒传》。
初碰,是在《电视剧》;拾起,是在大学的图书馆;再读,即为现在。说实话,不爱看水浒传,打打杀杀,还是比较喜欢细腻的东西。在这被迫长大的年纪里,只有自己知道,内心一直住着一个小天使。
可是,为了有共鸣,又翻开了《水浒传》。因为有金圣叹的点评,所以和孩子们聊的话题还是挺多的,然后蓦然发现,孩子们的阅读还是很细致的,姑娘们少了些活跃,更多的是男孩子们的跃跃欲试!无论是他们还是我自己,能说出来,本就是读懂了大概,挺好!
告诉他们可以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做阅读笔记,于是,他们真的就去尝试了,从一个情节到另一个情节,梳理、整合、迁移,总在尝试中给我带来诸多的小惊喜!导图真的是一个挺好东西,像一张网,拎起了很多很多重要的东西,会鼓励他们继续用下去,因为我相信,最后他们一定会从中收获多多!
还有两个月,即将和娃儿们告别,真心好舍不得,能够陪伴的日子里,就一起起读读课外书吧!
阅读课也要好好上
张益蓉
又是一年一次的青蓝杯,非常意外的要以评委的身份去听课,顿时心里诚惶诚恐:阅读课不要说自己上过的,加上听过的,十节课也没有啊,这可怎么办?烦心了好几天,终于到了听课的这一天,抱着学习的心态,好好听了四节课。这四节课中有中年级的阅读推荐课,也有低年级的绘本阅读课,听完课再听庞芳老师和朱锦涛老师的讲解,觉得自己也收获了很多。
阅读课究竟要教什么呢?第一目的是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有兴趣读好书。所以选择的时候一定要选合适的书,既能符合学生当前的识字量和认知度,也要有所特点。还有一个重要目的是教会读书方法。读书方法有很多,并不需要一节课中掌握所有的方法,而要结合所推荐的书本选择几种适合当前年级段的方法。兴趣为主方法为辅,教方法不是为了增加负担。
回想自己的教学,已经很久没有上阅读了,可是孩子们很喜欢阅读,读书的时候总是那么安静。没有作业,没有任务,尽情展开想象的翅膀,多快乐啊!听完这一次,我想,我也应该给孩子们上一次阅读课了。
匠心
何静雯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阅读带给我许多体验。尤其是成为一名教师,一位班主任后,阅读似乎更能打破我自身的局限和狭隘,得以获得重新审视自己,审视学生,审视教育的眼光。因此在这普通又特殊的一天里,我想分享自己的些微读书体验。
近来流行着一种“匠人精神”,不能免俗,我也去读了读这方面的书。谈起做教师的一颗匠心,不由想起《庄子?寓言》中描述修道人越过每一重境界的格言:“自吾闻子之言,一年而野,二年而从,三年而通,四年而物,五年而来,六年而鬼入,七年而天成,八年而不知死不知生,九年而大妙。”想来读书学习与工作生活,如若要专于一事,所经关要大抵都是相同的,无外乎专注二字。
匠人有时指从事手艺活的劳作人,例如木匠。《匠人精神》一书中提到秋山木工学校八年育成:见习一年,学徒四年,匠人三年,第九年可以独立出去闯荡世界。前五年为学徒跟着师傅在学中做;后三年做师父,带着学生在教中做。师徒间身份的转换标志着“修了式”,即成为一名合格的匠人,准许毕业。秋山木工学校的学生在成为匠人的同时也成为老师,在传授技艺的过程中进一步修炼,也因有了为他人之心和担当之愿,让心性技艺进一步沉淀下来,内化到如先天生成的一般。
木器本是寻常日用,学徒日复一日地打磨木器、修炼自己,最终成为一个不仅知道怎样做技艺,更知道如何锻炼心性的人。木匠的道理如执著、坚忍、谦卑、洁净,在这日复一日看似重复的工作,似乎并无体现,但在人之为人的意义上却截然两样,这大概就是秋山所谓“为天命而活”——将简单的工作做到极致。
同样,在教育中,也应有这样一种匠人精神,将教育中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做到极致,我认为,就是教育的“匠心”。了解教育的匠心,不妨从日本著名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开始,书中的“小林校长”即可称为一位匠人,他几十年如一日打磨自己的教育艺术,雕琢出巴学园这座理想的学校。匠人成器,小林校长需要打磨的确实一个个有着独特个性、鲜活生动的人。他的匠心便体现在对学生的尊重、自由、民主、平等的态度上。
小林校长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平凡而琐碎的,但这每一件小事背后都蕴藏着无数的教育心血。他始终保持着对学生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同时又在不断打磨自己的教育技艺,用心感悟孩子的行为,反复尝试不同的教育方法,以期达到教育效果。正是这份尊重、自由、民主、平等让巴乐园里如小豆豆这样的每个孩子都得到了最好的教育。
什么是功夫?时间能给出答案,小林校长的匠心便在时间的积累中体现出来:他将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做到极致,用心琢磨,让教育如春风化雨,不经意间便化入学生的心田。我想,巴乐园一定会成为所有孩子健康成长的乐园,小林校长将比器物更难于打磨的人雕琢成更好的模样,这该是一位匠人最大的快乐。
“人生全部都是自己的时间,所以应该毫无保留、热衷地投入。”
《窗边的小豆豆》教学反思
熊亚萍
《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著名作家黑柳彻子的作品。这本书给我们讲述了小豆豆在巴学园的童年生活中一个个关于成长、关于教育、关于爱的故事。如果能捧书细读,那一个个温馨的小故事,定能让你感受到了巴学园里那最童真的欢笑,最真诚的友谊,最轻松的学习,最了无痕迹的尊重,最自由自在的生活……可以说巴学园是孩子、家长、老师都向往的教育天堂。
在阅读指导课上,我先让学生回忆童年趣事,由此导入新课。接着,走进作家和作品。从了解作家、观察封面、封底,以及读书的扉页、目录入手,使学生对这部童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认识了书中的主要人物――个美丽可爱、太好奇、太好动、充满奇思妙想的小豆豆!
因为是课外阅读指导课,所以我从三个方面指导学生:读书要抓住目录,读书要品味人物,读书要体会真情。在教学设计上,我努力实践课堂是学生的这一理念,力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是本节课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首先,对于阅读课孩子们是很感兴趣的,一开始他们的兴趣很高,但是后来,我却没能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整节课上回答问题的总是那几个孩子。其次,本节课的教学形式单一,如果能适当进行一下小组合作与交流,效果会更好。最后,我觉得自己本节课准备不够充分,没能脱离教案,以后一定要注意。
对照小林先生的教育方式,我也反思我作为教师和母亲双重身份的教育行为。站在一个母亲的立场上,我绝对可以宽融和理解孩子,希望发展他的个性。但从一个教师的角度上,在一个班额较大的班级要维持一定的教学秩序,开展教学活动,还要接受常规的检查,必然要制定很多的规则,这样整齐划一的行动,对孩子的个性想必也是一种束缚。
作为老师,面对对小林宗作先生,我感到惭愧。他的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值得我深思的,读完全部内容,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时代,想起了那些老师,同学,还有朋友。看着背着沉重书包去上学的孩子,我们每个人都会庆新小豆豆遇到了她一生中最好的老师。而我们,真的也该好好想一想:我们究竟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怎样的环境呢?孩子应该拥有一个怎样的童年才是幸福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