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1日 星期五 天气:阴
4月20日教研组“同课异构”活动,我上了一节研讨课—五下Unit 7 Chinese festivals Story time部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1-12月十二个月份的认读以及对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的基本认知。
首先,歌曲导入月份1-12,教读认读之后,学生自由谈论自己喜欢的月份及原因;接下来由月份过渡到节日,进入课文的学习,以第一个Spring Festival 例谈学习节日要重点关注的几个要素——时间,人物活动,食物,随后学生自己阅读其余三个节日,找到其中的三则关键信息。最后,在阅读、复述等操练环节后,让学生制作节日海报,在文本基础之上适当延伸拓展。
这节课个人觉得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有以下三点:1.以Spring Festival 为例条分缕析学习节日的几个关键要素,让学生有线可循;2.读、复述的操练比较到位,为之后的拓展环节奠定基础;3.拓展环节制作海报,让学生动脑动手,学以致用,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课后,教研组全体老师对我的课进行了细致的指导,大家一致肯定了我对课程的整体设计,同时做到了活动丰富,示范声情并茂,充分调动学生兴趣,有活力而有秩序,教学效果良好。当然,大家也就细节给我提出了几点小建议:1.小组活动的形式可以更加丰富多样一些;2.时间控制方面要更注意一些,预留相对较多时间给到最后的海报汇报展示环节。
(陈欣)
2017年4月25日 星期二 天气:晴
4月25日,我执教了一节综合学科研讨课《吸管杯垫》。本节课是以环保为主题,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吸管与杯垫的相同特性,并且能够在活动中感受手工制作带来的乐趣,初步掌握制作吸管杯垫的方法,培养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感受劳动的喜悦。
首先实物导入,通过对奶茶喝完后废物处理方法的讨论,呈现废物利用吸管所制作出的各种小制作,再展示教师范作从而引入课题——吸管杯垫。探究学习过程中,先让学生自学书本制作步骤,用自己的话概括表达,帮助理解;再每人两根吸管尝试制作,从而发现制作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进行提问;接下来,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互帮互助等方式,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合作制作和采用辅助工具等;最后,让学生两两合作进行制作,并在制作要求中制定三个不同层次的任务,给学生完成制作的动力。实际操作结束后,学生展示作品,进行评价与反思。以教师总结如何进行废物利用,更好地用不同的材料制作杯垫结束本节课的教学。
这节课个人觉得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有以下三点:1、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自己阅读步骤并进行尝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发现制作的重难点,还能够发散学生思维,让其讨论思考出解决办法;2、在活动前与活动后,都进行了重难点的探讨与反思,帮助学生理解;3、分层进行,条分缕析,层层深入,理清思路,掌握细节,活动结束后有较好的作品得以呈现;4、最后呈现更多的废物利用作品,强调环保意识。
课后,备课组老师们进行了研讨与指导,过程中指导步骤清晰,示范到位,整体流畅;探究学习的方法应用的得当,教学效果较好。并且,各位老师也给出了两点建议:1.在示范部分,可进行步骤的区分,并请小助手上台一起进行,给学生更深刻的印象,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2.在设置制作的挑战难度时,适当降低难度,不要让学生一气呵成完成20根,只要初步掌握技巧,达到一半的要求即可。
(陶梦凡)
本周去实小听了清水亭小学周锡兰老师的一节课,周老师课前准备很充分,课堂上对于知识点的教授很细致,花费了很多时间,但正是这一点成了她本节课最大的问题,我们在常态课花很多时间进行知识的讲授,生怕小孩不能接受。但在公开课这种手把手的教学却行不通,我们应该适当放手,而且story time注重课文的整体感知,这种机械地教授在公开课一定不能采用,过分细致反而会隔断课文的联系,破坏整体教学。
(杜媛媛)
经过了一次紧张的期中考,发现了有些学生有了比较大的进步,这让我很高兴,我觉得是孩子们自己懂得了学习的方法。然而,有一些情况还是让我忧心的,随着学习的难度增加,很多时候,有些孩子选择了逃避或者放弃,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去帮助孩子找回学习的状态,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我想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要做到这几件事情:
第一, 保证每天的作业和背书情况检查清楚。除了组长检查之外,对于一些学习薄弱的学生,还是要做好日常的检查;
第二, 找到适合孩子们的语法学习方法,语法知识相对枯燥,不能靠死记硬背,而是要放到真实的情景里去练习,通过口头反复的操练,再进行书面练习,这样一步一步地进行,或许才能保证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的大致相符。
第三, 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有经验的教师会在考试初始就把完形填空纳入考试范围,虽然难度不大,但是早日熟悉这样的题型,对学生的今后学习是非常有用的。完型和阅读这两种主要题型,将伴随学生们度过今后无数次的英语考试。我之前对这些题型的讲解还不够,练习的次数也不够,今后要多重视这方面。
(汪远)
这两周忙碌而又充实,一是完成了“师陶杯”的论文写作,二是经过复习备战,迎接了六年级的期中检测。虽然,工作了一天之后的我可能还要坐在电脑前浏览文献,抑或是翻看习题试卷整理复习的知识点,但从中我还是收获了很多。
首先我要谈一谈“师陶杯”的论文。虽然我自知自己的科研能力比较薄弱,但当得知“师陶杯”开始征文时,我就立刻报了名。我知道,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就这样,我开始了持之以恒的科研之路。从《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到《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从《小学教学设计》再到《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我都翻了个遍,当然,还有从知网上下的数十篇论文。从这些理论研究中,我发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我接触不多的领域,大到国家教育热点的更新,小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细节,都让我耳目一新。这些,都将对我未来的教育之路大有益处。因此,不管是不是要参加论文比赛,在平时的闲暇时间,我都要静下心来多汲取一些好的理论知识。
接下来,回顾这两周的复习过程,老师很辛苦,学生也不轻松。如何科学有效且有趣地上复习课一直是我想要摸索的方向,但现实很残酷。往往是想把知识都往学生脑子里装,然而学生“宕机”了,油盐不进,又或者是“左耳进右耳出”,着实让我着急上火。为什么别的老师就能那么轻松高效地复习,而且学生又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呢?经过长期的观察和思考,我认为,严明的班风和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最好的“定心丸”,是能让孩子静下心来学习的必要前提条件。否则,准备再多的精华知识也无疑会成为孩子的“耳边风”,如果不能提高课堂效率,学生是不可能有真正的提高的。
这轮复习过后,我最需要做的就是协同班主任严抓学风,时刻起到督促作用,做好学生坚强的后盾,以及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徐欣)
Chinese festivals这一课,知识点特别多,包括月份、节日、每个节日吃的食物等等,想了好久,到底各个环节怎么安排才能让孩子们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到更多的知识呢?
导入环节,我用了去年11月份出生的宝宝,并问孩子们到现在过了那个传统节日,并能引出春节,比较具有趣味性,其次,通过一个小视频让孩子们了解其他几个节日,并且通过free talk渗透每个节日可以吃的食物,这样,在正式教授课文之前孩子们已经初步了解了部分知识点,然后进入课文,通过看视频选节日、略读课文划日期以及细读课文圈活动三个环节,梳理了整篇课文,然后复述课文,并分组读课文,最后让孩子们两两对话,说说自己喜欢的节日,不足之处在于课文教授时比较枯燥,可以再设计一些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
(顾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