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莅临南京市东山小学

英语组日记

  • 发布时间:2016-11-28 15:26
  • 发布人:
  • 撰稿人:njdsxx
  • 审核人:张继安
  • 浏览量:940


教学周记(

 

赛完市里的课已有几日,休息调整之后,我翻了翻过往的课件记录,由课件1.0到课件11.3,中间历经了N个版本,是成长更是收获。细细回想,每一遍磨课过后的试上,我们总能发现新问题,想出新点子,再一次运用到课堂设计中后,下次就能更好地与学生互动。这绝对不是我一己之力就可以做到的,大家给了我太多的帮助和指导,也正是在这样快节奏的磨课中,我发现一节好课真的需要很多的心血和付出,同时也会得到更多的收获。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也要细细琢磨课堂设计,一堂好课学生自然听得兴致勃勃。

最近也因为赛课耽误了不少六年级的课程,需要抓紧时间赶一赶,此外,在六年级的教学上,我还需要不断地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尤其在课前要做好十足的上课准备,包括词组句型,拓展的知识点等,只有自己做好准备,课上才能淡定从容,讲授的知识点也会全面。

——徐欣

               写于201611281048

 



2016年11月28日    
                 星期一                         天气:晴

 

    Unit7 的主要教学难点在于整十基数词的识记,所以今天这堂课我没有急于开始新课,而是把1-10,11-19以及整十的数词全部呈现在黑板上,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总结规律。通过总结,学生们不仅发现“十几”的数词大多以“-teen”结尾,“几十”的数词大多以“-ty”结尾,更发现二、十二、二十三个单词都以“tw-”开头。在这种总结和发现中,学生虽不理解词根词缀,但却切实地加以应用。

在操练环节,我设计了两个游戏:“和差对对碰”以及“谁是扫雷王”。第一个游戏考验学生的快速计算能力以及中英文数词转换能力;第二个游戏则考验记忆和应用数词的能力。在游戏中,学生不知不觉、饶有兴致地完成了对已知的巩固和对新知的操练。(陈欣)

 百家湖小学听课反思

 

 今天在百小的听课过程获益良多,感想如下:

1. 要在工作中提升自己的各方面技能,比如绘画和手工,因为这是受小学生欢迎的教授方式,能很好地调动课堂的氛围。在第一节课Unit 8 Dolls 中,徐靖雯老师的简笔画非常出色,她绘制了生动的面部五官,借此教授新词,吸引了学生的目光,让他们愿意进入这节课,课堂由此生动起来。
 另外,陶梦凡老师的板书板贴制作也十分精美,课后我参考了一下陶老师的材料,发现她对色彩和字体的处理非常得体,让人眼前一亮,值得我以后多学习。
2. 在绘本阅读课的大潮中,冷静思考,吸收对自己课堂有益的东西。绘本阅读课强调的是,让学生抓住“the big idea”,同时加入表演的成分。在我们平时的课堂里,也可以渗透这种想法,比如在第二节课Unit7 Would you like a pie?中,陶梦凡老师就打破了平时的课堂模式——上完整篇课文再进入act in groups的环节——而是截取了其中核心的一幕让学生表演。王军老师也很赞同这种处理方法,并且向我们解释了这种设计的可贵之处,现存的模式只能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最重要的还是找到符合自己课堂的方法。
3. 提升制作课件的技术,而且要不断地钻研新点子。这是第三节课潘雪蕊老师的课给我最大的启发。她的课是六年级的Chinese New Year,文本很长,而且难度挺大的。潘老师设计了一个“开门大吉”的游戏,以三扇大门:歌曲导入,不同的节日,中国新年有哪些活动,把学生带进文中。而在拓展活动中,潘老师录制了四个不同国家的e-friends 的音频,然后用交网友的方式,让学生们写一封邮件,介绍Chinese New Year的活动内容。整个拓展活动的课件里,有非常巧妙的技术处理,让我很佩服。同时,王军老师在总结的时候,强调了这节课的亮点之一是:“开门大吉”这条线索贯穿课的始终,整体性很强。
4. 找准课文的切入点。这一课Chinese New Year难度很大,但是潘老师的切入点非常好,她从时间段入手,通过before Chinese New Year, on Chinese New Year Eve, 和 on Chinese New Year Day, 让学生寻找各个时间段相对应的活动,这样处理一下,文本就非常清晰,学生处理问题也得心应手。
  这次听课也让我们熟悉了彼此的课堂,了解到真正一堂好课,花哨是行不通的,要踏实地从学生和教材入手。同时,在长时间的交流讨论中,看到了各位老师的教学智慧,这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成长经历,希望自己能把汲取到的营养,转化为自己课堂的动力。

2016年11月2日,汪璐璐老师为新进教师进行了友学课堂的培训。“友学”即为用友善用脑的方式指导课堂的进行,那么如何进行友善用脑呢?

首先,课堂的大环境应该是绿色的,有尊重有赏识的,无论从文化墙的作品展示还是从师生之间的感情来说。其次,学习目标的设置、自学导航的使用、活动规则的明确、团队合作的指导方式和评价机制都应该是有章有法的。再然后,作为学校特色,要善用思维导图、健脑操、音乐、多感官教学和课前冥想的方式。

放开整体不说,我想谈谈培训过后,关于学科特色的形成我可以做的努力。

英语是一门板块化现象非常明显的学科,在story time部分进行小组活动时,要明确将规则完善在ppt上:free talk怎样进行,几人一组,使用怎样的句型,表达怎样的意思;表演时间几人扮演,扮演怎样的角色,有怎样的要求等。

在学习任务方面,语文可以读出节奏,英语同样也可以。节奏、语音、语调、都是应该贯穿学习过程的内容。首先,预学阶段,让学生跟读录音,自己感受语音语调,进行模仿;其次互学阶段,分组朗读是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排练互相指导;接下来延学阶段,教师用箭头、斜线明确标出读书的节奏与语调,进行指导;最后是展学阶段,让小组进行展示,齐读,分角色读或是跟读。当然,读书也不能枯燥的捧着书干读,作为语言科目,英语更应该读出画面,读出声音,甚至读出动作读出表情。故事教学结束后,如何读出人物的情绪,如何读出声音的变化,如何读出任务表达时的表情和动作,并通过动作和表情进行课文记忆。

我认为,教师的重点可以更多放在延学部分。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学法指导,教学不应该只是知识的传播,更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例如:新词的教学除了中英对照这一种方法,还可以采用跟多其他的形式,例如用动作让孩子明白动词的意义,用词与词的对比让孩子理解他们之间的区别,用选择的方式让孩子自己理解并作出判断等等。再例如:在课文教学部分,不要一味的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教学。可以使用生成性板书,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并粘贴在黑板上;也可以用指导关键词提取的方式,让学生自读课文,并圈画关键词,从而找出文章主线。包括最后的拓展部分,不能一味的让学生进行文章填空或是分段复述,对学习情况的监测不能仅仅停留在记忆与理解的层面上,应用、评价与创新是更应该得到关注的。例如分角色进行复述,让学生身临其境,把自己当作人物,复述课文的同时陈述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的reading tips或是 learning tips应该是课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