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读”与“伴读”
南京市东山小学 顾苏雅
最近我思考许久的就是持续默读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运用,正如省教研员所提倡的那样,“阅读,让英语学习走向自觉。”
为了更好地了解持续默读,我特意上网查阅了相关资料,那就是每天安排出10至3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安静的阅读,时间长短取决于学生的年级和阅读水平。通过持续默读,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吉姆?崔利斯在他的《朗读手册》里具体阐述了这一概念,“随手拿起一本书,一张报纸,一本杂志,然后好好享受阅读之乐吧,不必受提问、作评估或写报告的干扰,存粹是为了兴趣而阅读”,这就是持续默读。
首先,这个观念我很赞同,也深有体会,还记得小时候我非常喜欢听各种故事、儿歌磁带,一边听一边对照着文本,时间一长我竟然“无师自通”般的认识了不少字,甚至比那些只用生字卡学字的孩子认识的还要多,积累到一定的量,我就渐渐爱上了默读各类故事书,在光怪陆离的儿童世界中学到了不少词汇、成语,而这一切也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那时,阅读真的成了一种习惯,也激发了我学习的兴趣,而现在我成了一名教师,当然也希望学生有趣味性地学习、自觉主动地学习。
那么,站在教师的角度,如何去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持续默读呢?这时有两个词立马跳到了我脑袋里——陪读、伴读。
在这里我想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是一位特级教师,他说曾经接手过一个习惯非常不好的班级,每到下课教室里都会乱作一团,学生可以用鸡飞狗跳来形容,可这位教师的一个小小举动,却让班级这个现象有了翻天覆地的转变,学生一到下课,几乎都安安静静地坐在坐位上默读书籍。而教师是怎么在短时间做到的呢?他从来没有特意指责过或是要求过,只是在课间的时候,自己拿一本书,安静地坐在讲台边认真默读,谁都不能打扰到他,好奇的学生们一开始不知道他在干什么,后来也纷纷猜测这本书究竟有多么精彩呀,怎么老师这么投入?到最后学生们也纷纷模仿,久而久之竟形成了一种习惯爱好,成了班级一大特色。
第二个小例子是主持人汪涵在节目上分享的育儿小方法,他说为了让儿子从意识里觉得读书是一种乐趣、享受,平日里反而不让他进书房,只有他表现好的时候,才会奖励他进书房,挑选自己喜爱的书籍看,哪怕是他并不认识字,只是坐在里面,听着爸爸讲故事也是十分开心的。
然而,在有的时候,当我们希望孩子养成自主读书的好习惯时,只是注意到了“监督”、“督促”的外在形式作用,并没有真正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动力。你读书,我就看着你读书,只是做到了“陪读”的角色;殊不知,你读书,我也读书,形成一种无声的默契,精神上的陪伴与共鸣,这就是“伴读”。
反思自己,之前市里推广的英语绘本,其实学生一开始是有兴趣的,我也利用一些社团时间、早读时间带着学生们阅读,但是离真正去开发它的价值还差得很远,如果我早一点认知到持续默读的理念和运用,可能开发它的方法就更多,学生得到的也就更多,由此可见,教师自身的眼界一定要宽广,真正做到终身学习。
小助手&班级小主人
李佳慧
开学到现在已经第六周结束了,班级的管理也渐渐走上了一定的轨道,我自身对这份工作也逐渐的适应。从刚开始的前三周几乎每天回家都忙到十一二点,到现在有时候也总有那么些闲下来的的时间了,也觉得自己可以有时间休息休息,思考一下班级的管理思路了。
一开始对班级孩子不够熟悉,加之没有发现班级有非常“霸气”的孩子,很多事情都是我自己亲力亲为。这样的结果就是自己觉得非常累,同时孩子们没有得到足够的锻炼。在我的副班主任夏老师的提点下,我选择了语文小助手,之所以称之为助手是因为班级还没正式选择班干部,不想一些孩子觉得自己已经没有机会了,也不想让当上的孩子觉得自己特别威风。刚开始的小助手只能一本本的将作业本收上来,而且有时候会缺人、漏人,收的毫无秩序性可言,对老师而言,整理也费了不少的劲。渐渐地,我让他们学着从后往前收,并且要数一数收了多少本,一步一步的放手教育。虽然他们都只有一年级,但是我相信以他们的水平,是可以做好这些事的!接下来的日子,我让他们每一个交作业的同学翻开到写的那一页交给小助手,从后往前,应收多少人,实际收了多少人。但是我发现,在汇报统计上报人数这一块,总会出或多或少的小问题,于是最后环节,我都稍加提醒。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它们已经能够自行收好,数人数,汇报给我,应收多少,实收多少,少了的是谁,什么原因没带。自此,小助手的工作逐渐走向正轨。
班级的垃圾管理以前都是我有空去倒掉的,后来我也才用了小助手的方法,因为大部分孩子不熟悉垃圾场位置或者不会倒垃圾,所以没有确定倒垃圾人选,我只是对那天倒垃圾的同学进行了全班表扬,第二天,班级未能当成倒垃圾小助手的同学积极主动找到我要倒垃圾,我告知他去处,他不声不响的将这个小任务完成的很出色,于是我在班级表扬并奖励给她一颗星,自此以后,班级的垃圾倾倒成了班级的“美差”很多孩子积极主动参与,争做班级的主人,更让人感动的是,也有孩子不用向老师汇报,看到垃圾满了就自己去倾倒。更有小男生积极主动询问我,洒水壶是否需要装水,地上是否需要捡垃圾。班级的小花苗是不是到了该浇水的时间,有时候他自行观察之后就会去主动浇水。
第六周的周三班级的图书角正式投入使用,图书馆里小助手也正式产生,尽职尽责的他,牺牲自己的下课玩耍时间督促借书 的同学签名,借后归还,划掉名字。
在这几周的与孩子们的相处之下,我渐渐的的发现孩子们不仅成为了我得力的助手,更自主地成为了班级的小主人!
周记
荀慧娟
二年级升三年级后是一个两极分化的阶段,课程内容从培养兴趣转向大量知识系统性的学习,孩子往往不能及时地消化吸收所学的知识,加上训练的不足,会出现遗忘、理解混乱等现象,在这个时期,我觉得要让孩子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预习新课时,让孩子对课文和生字有个初步掌握,这样在上课时就不会手忙脚乱,他的表现也会比较自信,增强对学习的兴趣。其次,温故而知新,注重平时的积累,每天做好复习,于是我在每次上课前三分钟让学生上黑板默写词语。在学完一篇需要背诵的课文后,及时进行背诵默写,对表现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和稍弱的同学给予鼓励,以此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让他们懂得举一反三,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掌握解题的方法。目前在语文学习中,最能来开差距的就是阅读理解,三年级和低年段的阅读理解不同,三年级的阅读理解更多的是对中心句、段落的理解,这对一些平时不爱看书和看的较少的同学来说是个难题,长时间下来,这些同学会明显发现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越来越差,从而导致压力越来越大。针对这种情况,除了加强阅读,还有让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拿到文章先读,掌握大意;其次将题目带入文章中,细读答题,最后再复读全文,验证答案。
中午时光
一场秋雨一场寒,下完一场雨,风特别大,天气急降温。但是中午的阳光还是特别给力的,孩子们饭后情不自禁地走到教室外的塑胶草地上躺下、晒太阳。
看到孩子们热爱阳光,我不忍心打断,于是提议一起玩丢手绢吧。我们一起唱歌,等待手绢丢到自己的身后,然后转身奔跑起来。孩子们围成大大的圈,两个孩子围着圈肆意奔跑,欢笑的声音、奔跑的样子、阳光的温暖融成秋日的小情歌。
原来校园生活也有这么甜蜜的时刻,希望所有疲倦的日子都有老师和孩子们温馨地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