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莅临南京市东山小学

数学组日记(3.7)

  • 发布时间:2016-03-07 11:04
  • 发布人:
  • 撰稿人:系统管理员
  • 浏览量:989

开学两周了,忙碌且充实。有两件事让我收获最多。

一:一节公开课

本节课是《认识时分》。在上课之前,我查阅了很多资料,吸取各种前辈的经验并且自己认真思考,先确定有几个环节,再逐个挖深。最后,拿个师傅帮我修改,提议建。

课后,我及时进行了反思:本节课应该多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多活动,从活动中学习知识。从一开始的观察钟面,我忽视了学生动手去指一指什么是分针,时针等等,从而学生活动的不全面不透彻。后来,在健脑操环节,我没有注意用镜面示范,导致学生认知出现偏差,这也是本节课失误的地方。

本节课的优点在于,每一个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是通过本人仔细推敲的,有研究价值。课上学生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在感知一分钟的话节中,孩子们热情高涨,以后的课都应该这样,通过多种方法提高孩子们的兴趣。

二:这周还跟着姚主任在德育处帮忙,第一次体验什么是繁杂。不过,当你认真对待,把事情规划好,分好类,很多事情也会变的简单起来。而且,办公室的老师都很友善,对我很照顾,好温馨!一个好的工作环境,真的可以孕育高效,高质量的人。



 (吴雅琪)

 不知不觉已经开学第二周了,在这一周里还是像往常一样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找学生订正作业,唯一的不同之处就是在这些工作中多了一个小插曲。故事大致是这样的:周五的时候一家长要求我把黑板上的作业拍下来发到班级群里,我当时看到这样的请求并没有多想,随即将作业拍下来发到群里,结果我的这一小小的举动竟然引来了一阵风波……班主任看到信息之后便很快和我说不应该把作业发到群里,这样孩子会养成依赖性,而且会给家长留下把柄,有的家长翻脸就像翻书一样。结果这件事在班级群里被家长们吵的的沸沸扬扬,有的认为应该发,有的认为不应该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群里像炸开了锅,我一时根本不知道说什么,当时心里特别愧疚,也特别烦躁,为什麽这一点事情我却处理不好?幸好我的好搭档老周总是罩着我,在群里为我说话而且还特别找言语过激的个别家长私聊,经验十足的她真的很厉害,处理起事情来雷厉风行!后来这件事情总算是平息了

     很感谢老周的庇护和关爱,她和我说的一句话让我特别感动,她说她见不得别人欺负我,也许就像她说的这是缘分,很幸运遇到这么可爱的老周。在以后的工作中,尤其在处理与家长的关系中,我还要加倍地向老前辈去学习这其中的处事方法,做任何事情不要给人留下把柄,要有十足的把握再做一件事,定要三思而后行!谢谢你,老周!

(朱洁)

今天出去学习,有幸听到特级教师张冬梅执教的一节新授课之后的练习课。虽然在课的开始,张老师就说明这不是一节精雕细琢的课,只是一节琅琊路小学最普通的随堂课,但我还是一开始就被这节课的课题所吸引,叫做《“方程”分享会》。

张老师的课从课前三分钟分享开始,由一个学生介绍《我的“平方数”之旅》,这一小小的环节,充分体现出孩子们课后对于数学的钻研以及喜爱。这个小小的分享,将孩子们迅速的带入到数学的学习中来。之后,通过小组分享,学生进一步认识了等式与方程,并在解方程的过程中体会到:除了等式的性质,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也是解方程的好帮手。接着,通过“我是小问号”的环节交流错题,学生们不但分享收获,还分享自己的疑惑,引发全班热烈的交流与讨论。最后以编题的环节让学生体会方程的魅力。

每次听名师的课,我都会比较关注他们的语言,张老师的课不仅教学设计有层次,那些独特的有针对性的评价语更是让我印象深刻。当在教学解方程还可以用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时,学生说到“把xx记在心理”,张老师即刻就对孩子这样的说法给予了肯定,并补充到“让我们用好想在心理的策略!”在数学中并没有这样一个“想在心理“的策略,但是在这节课上学生却完全掌握了这样一种策略去解方程。应对课堂的生成是我现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很大的挑战,经常会学生出来一个回答自己不知道怎样接,每次听课都会多多少少的学到一些这样应对生成的策略。

这节练习课也让我想起自己上周四上的一节练习课,虽然巩固了学生的基础,但在设计上缺少与生活的联系,让练习课变得有些枯燥。我的那节练习课也可以从标题开始就变的有趣,是不是可以改为《“有余数除法”分享会》,在活动设计方面,让每一个活动都能变得有效,在教学过程中多一些个性化,有针对性的评价。我想,这就是我今后教学所需要努力的方向。


                                                   (施琦)

刚来的一星期是忙碌的:刚开学,学生的学习习惯要抓:刚买房,很多手续要办,刚结婚,得准备在学校的答谢宴。忙碌了一个多星期,终于有时间静下心来思考。

回想这几天的生活,很庆幸,一开学我就很快的进入状态。几天的管理,孩子们也慢慢的步入了正规,作业、上课、自习……慢慢的达到了我的要求。昨天,把房子的所有手续都办完了,心里五味杂陈,但更多的是感动!今天,又和杭老师商量了下答谢宴的流程(明天继续),很是感谢,感谢杭老师在百忙之中帮我这么大的忙!这几天忙的一直没时间去教科室帮一婷和璐璐的忙,甚是愧疚!

总的来说,这周虽然忙碌,但让我收获了很多!也让自己坚定了以后的目标,并很有动力的去完成!

(顾新峰)

今天上了一节《两步连乘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了本节课的目标:学生合理的整合条件,理清连乘问题的数量关系并列式。虽然我在上课时有意识的让学生用“根据什么条件和什么条件求出什么问题?”来解答问题,但还是没有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抓住有联系的条件。总结一下有以下几个缺点:

一、备课的深度不够。

本节课的例题:买6袋乒乓球,每袋乒乓球5个,每个乒乓球2元,请问买6袋乒乓球一共多少元?

解法一:5×210(元)    解法二: 5×630(个)    

        10×660(元)           30×260(元)

                解法三: 2×612(元)   

                         12×560(元)

解法一、解法二大家没有任何的争议,而对于解法三是有争议的。因为6袋和2元这两个条件不是有直接联系的两个条件,教材在编排时直接忽略这种方法。但从学生长期思维发展角度来讲,这种方法是需要讲的,因为这里涉及到“替换”这种奥数思想。其实第三种方法求的是六袋里面一个的总钱数,再乘每袋5个,即可算出总价。但对部分学生而言,这种方法理解起来是有困难的,所以又涉及到优化算法,最好是抓住两个有直接联系的条件,第一种和第二种方法较好。而我在备课时并没有备的这么细,导致我忽略了第三种方法的教学。

二、学生“说”的体验不够

本节课目标中明确提出:“能有条理地说明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如何体现,就是在说的过程中体现。不然会造成学生就题解题,思维得不到训练发展。而我在教学中一是学生说的不够全面,应引导学生用“根据什么条件和什么条件,可以算出什么。再根据什么算出什么。”部分学生只说出了算式,我没有给予正确的引导。不仅要让学生说,还要引导学生规范的说、有技巧的说。如想想做做第6题:

一辆卡车一次运走60箱葡萄6辆这样的卡车3次一共运走多少箱葡萄?

解法一:6×60360(箱)    解法二: 60×3180(箱)    

        360×31080(箱)           180×61080(箱)

                解法三: 3×618(次/辆)   

                         18×601080(箱)

本题的三种解法都可以引导学生围绕第一句话来解释。如解法一先求6辆卡车运1次运360箱,解法二先求一辆卡车运3次运180箱,解法三:先去一辆卡车需要运18次,或者18辆卡车需要运1次。这样围绕第一句话,只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这样条理更清晰,也方便学生说。(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解决练习二的第5题,把苹果摆放成长方体,可以先求一层、先求一横排、一竖排这样,这样不仅思路清晰,而且让学生体验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亮点”不够突出

一节好课总得有1-2个萤火虫的屁股,我本节课的亮点就是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抓住有直接联系的两个条件,来解决问题。虽然我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说根据什么直接联系的条件求出什么?但并没有让学生体会到两个条件之间的直接联系,可以设置新的题型如:给条件提相关条件、或者多个条件有一个没用的……用这样的新题型来突破难点。

希望下次能上的更好。

(周卫来)

下一篇:常识2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