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心有欢喜过生活》有感
汪云洁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心里也是欢喜的,封面上印着一个穿着红袈裟的小沙弥撑着一把小红伞,在暖暖的日光下一脸欢喜的朝我们走来,看到这个画面,仿佛时光也一下子慢下来了,的确,这是一本摆在面前就可以让人安静下来的书。
清玄先生的文章总是如此,他善于通过一个身边平凡的小故事,导出简单又深刻的人生道理,总是有欲说还休,意境悠远的回味和反思。这本书同样如此,淡淡的文风,传递给当下的年轻人一个看似恬淡,实则积极的人生态度——世事维艰,以柔软心除挂碍,以欢喜心过生活。
书的名字叫《心有欢喜过生活》,取自书里面的一篇文章《欢喜心过生活》,文中提到凡是面带微笑的动物都能很长寿,比如乌龟、鲸鱼、大象……凡是脸上很凶恶的,大概活得时间都不会很长,比如狮子、老虎、豹子、豺狼……这对于我们是一个警示,现代人都忙于生活,各种压力,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和享受生活的敏锐心灵,变得越加浮躁,整日里忙碌奔波,动不动就愁眉苦脸,要不就暴躁易怒,很少能发自内心的将微笑长挂脸上,长留心间,久而久之,疾病缠身,痛苦难言。正如在《得意的一天》中作者说的那样:“现代人忙到了失去了自己的心和眼睛。”作者写忙碌使人盲目,忙碌也来自于盲目。想一想,就在几十年前,一般人一天只做一两件事,播种就是播种,捕鱼就是捕鱼,现在的人一天里谁不做七八件事情呢?于是东西南北、南北西东,生命为之蹉跎,心意也愈来愈不能专一了。在忙碌中我们得到了很多,失去的却更多,甚至“忙得分不清欢喜和忧伤,忙得没有时间痛哭一场”。单想想自己,很久没有静心的时刻了,往往在做一件事时还想着另一件事,用了智能手机后,更是像患上了手机依赖症一样,时不时要翻看几下,生怕漏掉一些所谓的“重要信息”,其实这心,也早已像闪动的QQ图标一样躁动不安了。
人间有味是清欢,所谓清欢,就是清淡的欢愉。人生在世,难得清欢。在这个匆匆忙忙的时代里,几乎每一个人都步履匆忙、负重前行,时不时心烦意乱情绪低落。不要说官场上的迎来送往、生意场上的接洽交易,就连普通老百姓的婚嫁喜庆、亲友聚会,都让人心累。我很赞同作者的观点,“一心一境”,简单来说,就是该吃饭时专心吃饭,该睡觉时专心睡觉,在风清景明的日子里采一朵花,种一棵树,放一只风筝,仰望一朵流云,不烦无妄人生,不存隔夜之气。清欢不是来自别处,而是来自对平静疏淡、简朴生活的一种热爱。
让我们回归单纯的心,不惑不移,不困不愚,不迷失于过去,不纠结与未来,要懂得活在当下。无数个纯粹的当下汇集在一起,就是一个美好的未来。
教学日记
潘雅婷
本周在六楼录播室我上了一节班会课,课题为:“祖国妈妈我爱您!”课前我布置学生准备了绘画、诗歌朗诵、照片、地图等,经过孩子们的精心筹备,小主持的用心记词,在没试上的情况下和孩子们的配合还算蛮默契,给孩子们点赞!细细回想还是应有所思考。
班会活动其实不仅承载着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还肩负着培养、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在这次活动中,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创作的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广泛收集资料,积极准备实践成果展示,这样的班会才能言之有物,在课堂活动中充分展示。而我作为本次班会的“特邀主持人”,对班会进行适当的引导、小结和升华,力求上出一节属于学生自己的、充满生命活力、对其产生真正教育的班会课。
很明显,本次班会活动存在很多不足,在与姚主任的交流后发现,虽然作为“特邀主持”,但仍然处处“不放心”学生,将两位小主持冷落在一旁,没有更好地尊重学生。另外学生在活动中仍然表现地略微紧张,少了一些活泼,多了一些拘谨,在平时的班会课很少组织让学生自我展示,应多给他们活动的空间。课堂的前半段慢慢将活动走入高潮,但是在学生汇报父母职业这方面衔接过渡很不自然,其实也可以在这里组织其他小组对发言组的展示进行点评,引导其了解爱国的人有哪些?还可以通过学生课前寻找的小视频、小事件来将课堂推入新一个高潮点。
2016年4月4日 星期一 阴
俞梦雅
教学《赶海》这篇课文时,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品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怎么看这一段与全文的、题目的关系,二是怎么读出这一段的平静优美。
解决第一个问题时,我本着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参与者的理念,故意布下疑阵,装着不知道,把问题推给学生,让学生帮助我解决面临的困惑,把自己摆在一个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学习合作者的位置上,让他们来帮助我,并给予学生发表自己不同意见的空间,较有效的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当然,有效的阅读,固然离不开学生积极主动的自主探究,更离不开老师适时引导与相机点拨。所以在解决第二个问题是,我先引导学生评说朗读需要注意的问题,然后归纳强调,再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这样的朗读训练较为成功,学生不仅学会了朗读的方法和技巧,也从朗读中体会到了语言文字之美,感受到了大海的美好。
但课上仍存在一部分同学,遇到较难的问题时,喜欢躲避、或者等待其他同学发言的懒惰现象,这是我今后教学中需要积极调整的地方。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学有感
张晓娟
《永远的白衣战士》一课记叙了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护士长叶欣身先士卒的感人故事。
在上这一课时,学生对于非典很是陌生,课前布置学生了解非典,了解抗击非典过程中的动人故事。在第一课时开始时了解并观看了有关非典的画面,把学生带入了非典抗战前线。第二课时从这个人物入手又安排了一组许多人与叶欣的遗像告别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了“花圈如海,泪水如雨”的动人场面,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什么叶欣会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这样带着问题去研读课文。学生认真地进行研读,抓住关键词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在说到“斩钉截铁”的话语时,他们真的能把自己带入到那时那刻的情境中去感受护士长叶欣舍己为人、保护同事的心情。在讲到“叶欣顾不上休息,又拖着疲惫的身躯投入到另一个患者的抢救中去了。”时,学生们又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拖”这个字感受到极其的疲惫,有可能连腰都直不起来了。讲到“不得不费力地爬到床上休息”时,针对“不得不”有的学生说,这样简单的动作她完成的这么吃力,可见叶欣已经撑了好久,疼痛到难以想象了;又有的孩子说,叶欣是非常不情愿的,只要还有一丝力气,她一定还想救更多的病人……最后,面对叶欣的遗像,假如你是她的同事、孩子或她曾救治过的病人,你会对她说什么?有了之前那么热烈的讨论交流,学生回答得也十分动情。
看到他们这么多精彩纷呈的发言,看到他们这么动情的缅怀,我的内心感动不已,我想这与成分的搜集相关资料,和实实在在走入情境中是离不开的。
2016年4月2日 星期六 阴
路曼
本周做的最大的错事是在活动中划破爽的脸。我很愧疚,而谢爽没有一丝责怪,还发微信安慰我:你不是故意的,别太自责。这让我更加的不安。希望爽的伤口可以赶快愈合。
挫折——让孩子的人生更美丽
谢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