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由于学校赛课的安排,上了一节《认识三角形》,这是一节四年级下册的新授课。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角、垂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是平面图形知识的起点,是学习研究其他几何图形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是知道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在设计时,想让学生经历两次画三角形的过程体会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在课的开始,对学生提问“你是怎样画出一个三角形的?”在两次试上时,学生都是先出现“线段”到“围成”,因此设计的几个反例都顺利的用上,继而揭示出定义,结果在正式上时,学生的回答却不是预想之中,导致另外两个反例也没能及时的出示,因此揭示定义这一环节也没有预设中的顺利。由于学生的想法是各有不同的,因此在设计时,需要足够多的预设,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机智地应对各种回答。针对本课的难点作高部分的设计,想让学生通过人字梁认识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主要认识什么是“对边”,怎样证明是“垂直线段”。两次试上时,学生对于顶点和对边的认识都很快,因此在顶点和对边这里的设计只是用了几个填空以问答形式结束,之后在正式上时,由于顶点和对边的教学不到位,导致学生在作高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由于课上时间多了几分钟,我还将设计中没有的钝角三角形的高进行了拓展,这一拓展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拔苗助长了,课后师傅针对课上所出现的问题,及时地告诉我改进的方式。从这次的磨课中,又有了许多新的收获,感触最深的就是在设计一节课时,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的设计,对于四年级的孩子也不能太高估他们的能力,还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教学。
(施琦)
本周自己主要进行了教学案例的撰写和完善工作。由于是自己亲实践的事儿,所以写出来还是比较顺利的。后来,和一位论文写作很有经验的老师课后交流,私下沟通后,对自己的案例进行了一些改动和修饰。收获很多,亲力亲为后发现论文的写作技巧很多,多加尝试,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吴雅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