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进行的青年班活动,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想要拟定论文或案例的题目,其实并不是每天在那儿空想出来的,翻翻杂志,浏览浏览知网,题目其实就可以孕育出来了。论文题目出来了,再构思大概的框架,“骨骼”有了,再根据平时积累的“血肉”把文章充实起来,就大功告成了。
总的来说,写文章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了,感谢这次培训!
(吴雅琪)
越来越觉得我把教育反思当作周记来写了,这样也好,记录下珍贵的时刻以便于后来的回顾。
由于老周身体的不适,我便充当起了班主任的角色,早上晨会的时候强调强调班级常规,顺便再训训不听话的熊孩子,其余只要空余的时候都要跑到班级里转转。说实话,虽然班主任可能稍微多付出些,但我认为可以和孩子们接触的多些,便可以更好的了解他们,这样更有助于我们教学工作更好的展开。周三的时候我们年级要举行爱心义卖活动,周一周二的时候就有学生把自己不用的一些文具,书本,玩具带到班级里,等着周三的义卖活动。这次义卖活动对于我来说完全是一件全新的事!之前没有接触过也毫无经验!对于如何定价格这件事我请教了老周,我觉得她说的非常有道理,既然是义卖,卖出的钱是捐给贫困灾区的,要不要去追求10块钱东西的价值?或者说它真的值10块钱吗?义卖实际上就是变相捐款,但是它又绝不等同于捐款。在请教了老周之后,我心里有了底,知道该如何去操作了。再去操场摆摊之前,我先在班级里卖了一遍。在孩子们疯抢一轮之后,我突然觉得这帮孩子好傻好呆哦,都是其他小朋友用旧的东西,他们竟然买的这么开心!傻的天真傻的可以!孩子们的世界就是这么单纯……剩下的东西便被我们移驾到操场,顺便把我的小蜜蜂也带过去了,我让咱班的女汉纸乐言来推销,只听她声嘶力竭的喊到:清仓大甩卖啦!快来三(3)班买啊!价格又便宜又实惠啊!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啊!……最后我们真的把所有的东西清仓了,那一刻我们愉悦地跳了起来!
通过这次义卖活动,我更深地认识到:不仅要让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更要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将来当他步入社会的时候更能随机地应对所有事情…
周五的时候三(3)班的第三节是我的课,这一节我们学的是《解决问题的策略2》,例题是以买运动服运动鞋运动帽的情境展开的,这节课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是要让学生能根据问题说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确定先算什么,为了培养孩子们合作的意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给了他们时间讨论,在大家讨论结束之后,有学生报告说,郭××在讨论这个店里有没有裤头卖!接下来就是哄堂大笑,在那一刻我和他们一起笑喷了,我很努力的想要控制自己,但是我真的没忍住…后来我在反思,对于课堂上出现这样的状况我该怎么去处理?
午休的时候我们青年班又组织了培训,璐璐主任培训我们该如何去写论文。每每提到论文,我都感觉脑袋一片空白,如何去写?写什么?论什么?似乎所有能写的都被前人写了…什么才是新的可论的?
该好好学习了~
(朱洁)
本周二听了一节《有余数除法(复习)》的公开课,这是一节我们年级组的组内课,也是一节非常具有友善用脑课堂特色的一节课。本节课是一节单元复习课,旨在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算式的名称、含义,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并能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课前,教师针对单元的重点内容,结合教学过程设计了本课的自学导航,让学生先学后教,质疑存疑,带着问题来学习。
薛老师以这三部分内容为主体展开教学,教学过程中改变了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而是让学生通过三个小组活动,经历自己找错题,找例题的过程,在交流讨论中,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进行知识的整理。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整节课在教学时,薛老师尤其注重学生语言表述的完整性与严谨性。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出友善用脑的教学理念,尤其是最后一幅导图式的板书,设计新颖,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构建新知。这样一节高效的复习课是很值得我借鉴。
(施琦)
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类比迁移以前的知识。哪一位满几十就像前一位进几。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十位计算进位,学生写在哪里是有困难的。我请教了经验丰富的杨老师,在和杨老师的讨论交流下,我们统一达成了共识,进位上写。以下两幅图是对比。
我在课堂教学中还特地强调进位上写,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可能是我过于强调了这句话,个别学生认为只要写进位的小几,不把它加进去。体现在他们的补充习题上是这个样子的:
但是由于我粗心的性格,在改作业是并没有关注的如此细致。导致学生一直认为这种错误的想法是正确的,并且根深蒂固。平常在家里家长质疑这种算法时,小孩一口认定我们老师就是这么说的,家长也无可奈何。这好这次考了一、二单元的测试,改计算题时我强调了我每一步的计算。结果八班、九班的小孩各出现一个这样的错误。引起了我的注意和家长的注意,我自己也充满了愧疚感,幸亏这次发现了问题,如果这次问题不发现,那么可能影响小孩一辈子,同时也引起了我的注意,以后该作业一定要细心、仔细,特别是计算内题目,因为他们的书写就体现了他们对算理的理解。
上周,我在教学“鸡兔同笼”问题时,课上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交流与讨论,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最后学生主要采取了列表法,假设法,列方程法,课堂上感觉学生讨论热烈,方法全面,教学效果很好,但在作业练习中,学生却难以取舍,多种方法不知道选哪种比较好?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该记哪一种好,哪一种方法都没能在学生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后来想想,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要充分考虑各一个孩子。一题多解,发散学生思维,固然是好,但对于那些学习薄弱的孩子行吗?多种解法反而让他们陷入了困境,而且四十分钟够吗?所以我觉得以后上这样的课时,在课上应该选一两种方法重点讲解,其他方法让孩子在课后交流,这样可能会更好点。通过这节课,让我意识到以后的每节课应该考虑到每个孩子,让他们都能跟得上大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