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莅临南京市东山小学

同课异构,促进成长——江宁区李一婷名师工作室教学研讨活动

  • 发布时间:2020-09-16 14:09
  • 发布人:李一婷
  • 撰稿人:周卫来
  • 校对人:欧晓方
  • 审核人:张继安
  • 浏览量:556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2020年月9月16日上午,李一婷名师工作室部分数学老师集中三年级教室,开展“同课异构,促进成长”。本次活动由工作室的两位教师共同执教了《认识周长》,在比较中促进成长。

第一节课是由工作室顾新峰老师执教《认识周长》,课的开始就吸引学生的眼球,抓住每一个学生的心。本节课从引入来看,联系生活突出对周长的感性认识,采用多媒体课件对蚂蚁绕树叶爬了一圈进行赛跑进行演示,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也为周长概念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后面的寻找身边事物的周长,也都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知识。

探索发现,是指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数学知识的活动,于是在学生对周长有了感性的认识之后,老师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合作、动手实践、自主探究,让学生讨论怎样测量这些图形的长,以促进学生对周长意义的理解,并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尤其是体现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而且又在此基础上对方法进行优化、又提升了学生思维。整堂课,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用简洁的语言激励着学生。通过对《认识周长》一课集思广益的研讨交流,工作室的老师们积累了知识、收获了成长。

 第二节课是由工作室的张诗瑶老师执教的《认识周长》,在准备这节课的过程中,张老师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设计和孩子认知程度相符合的环节,让学生学得开心又有意义。她让学生在生活中认识周长,抽象出周长的含义,在认识周长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体验,通过开展摸一摸、说一说、画一画、算一算等活动,让学生加深对周长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整节课上关注学生表达的完整性,追求细节,更规范的进行学习和解答,是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之一。在课堂的最后,张老师又将学生带出数学,走向生活中的周长,让学生感受周长在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不仅是一门学科,它也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是必不可少的知识,数学与生活是相互联系的。

       两节精彩的课结束后,工作室的张琪老师对这两节课进行点评。 今天这两节课能实现经验与知识的相互转化。这样的课堂教学首先要了解、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要教学的新知如果能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上产生,学生会被感亲切,接受起来才不会那么困难。让学生在主动活动中成为真正的教学主体,我们一直在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在日常教学中,常常老师包办代替的太多。如果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退为引导者、提醒者,学生才能更深的感受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有意义的事,而不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这两节课堂要帮助学生通过深度加工把握知识的本质。

 工作室的安老师从两个方面点评了上面的两节课。安老师认为一节好课具有三个重要的学习特征:一是学习的问题是否具有挑战性。二是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数学起源于生活实践,数学需要生活化的学习。三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安老师的讲座结合了很多具体的实例,给听课老师带来很多新的理解和思考。

 通过对《认识周长》一课集思广益的研讨交流,工作室的老师们积累了知识、收获了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