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有法,有效习作——六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二)
一、主题:指导有法,有效习作
二、活动方案:
内容:1.组内课《习作一》《习作二》
2.研讨如何提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19年2月22日,3月1日
地点:六语办公室
活动对象:六年级全体语文教师
活动形式:组内课+研讨
三、研讨记录
四、其他过程性材料(报道、照片):
本学期我们六语备课组把课例研究的重点聚焦在习作指导上,因为大环境下语文教学的越来越重视“言语形式”即“怎么说、怎么写”,而非“说什么写什么”,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希望通过一些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的写作水平能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
庞芳老师展示的《童年趣事》是学生作文常写的素材,如何写出新意呢?庞老师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她先让学生回忆自己的儿时趣事儿,理清“趣”含义,通过绘制“事例图”做到讲清楚事情的经过,讲出当时的感受。接下来,引导学生明白“在事情的经过里有我们独特的感受”,指导学生找到最值得分享的那一刻,从“心儿乱了、想法多了,感受变了……”等多个角度,借助资源包和自己积累的词语,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把感受说清楚。聚焦感受,建构方法。这样的写作思维过程可视、可触,更能帮助学生形成习作的能力。赵祎老师展示的《当老师不在场的时候》一课,以聊天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了本次习作的技巧:学生总结出了写好本次习作的几个技巧:一是注意点面结合的描写,尤其是要注重细节的描写,在细节描写中注意突出人物的动作、神态等;二是要让习作内容一波三折,有吸引读者继续阅读的内容。课上赵老师妙语连珠,点评犀利,学生于笑声中获得实实在在的习作技巧。
课后,我们对这两节习作课展开研讨,明确了以后习作的重点:1.要重视课堂习作能力的训练,每次习作课要给学生10分钟左右的当堂写作时间,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片段。2.重视习作的选材,尽量避免陈词滥调。希望通过的这样的探索实践,我们的学生习作水平能得到有效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