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1日,徐广凯老师给大家展示了一堂精彩的组内课——《嫦娥奔月》。这个故事从远古一路走来,尽管一走就是数千年,可人们还是由衷地喜欢它,一辈辈地传诵着,就因为故事中蕴藏着动人的美。给人温暖、给人力量、让人感动,久久不能忘怀。
教学这篇课文时,徐老师力求通过语言的品味,充分感受人物的外在表现,进而走进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获得情感的陶冶与心灵的荡涤。
课文以《嫦娥奔月》为题,徐老师就以四大民间故事导入,联系课文最后一小节,请学生思考“乡亲们为什么怀念嫦娥”并从文中找出原因。课文的第一主人公是嫦娥,课文第六小节就具体描绘了嫦娥奔月的情景,于是我把它看作课文的重心,以“因为嫦娥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乡亲们,所以乡亲们怀念嫦娥”为主线,串起了整堂课。主要从总体上把握两点:一是接济贫苦的乡亲们。二是不让逢蒙害人,不顾一切吞下仙药。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接济”的意思。通过想象说话、表演训练让学生理解什么叫“周旋”,怎么周旋。在再现了那个惊心动魄千钧一发的时刻以后,学生就更深地体会到了嫦娥的机智勇敢、善良美丽。
逢蒙和后羿的出现只是为了烘托嫦娥,所以不作深入。对于配角逢蒙的“奸诈贪婪”,徐老师只是让学生在文中画出表现他这一性格特点的词语,交流一下,然后大家齐读一下描写他的部分。而后羿与嫦娥的夫妻情深,都是为了最后做铺垫——“既然嫦娥一开始不吞下仙药是因为她舍不得与后羿分离,那么为什么她后来又‘一口吞了下去’呢?难道这时候她就舍得离开后羿了吗?她这么做都是为了谁?”最后自然而然地又回到了课堂开头的话题——“所以人间便有了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乡亲们非常怀念嫦娥”。
通过一遍遍地读,一层层深入,让嫦娥为民着想、牺牲个人幸福的美好形象久驻学生的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