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抓课文线索, 促进课堂高效
——六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四)
一、主 题:
巧抓课文线索, 促进课堂高效。
二、活动方案:
内容:听课《姥姥的剪纸》,并对“巧抓课文线索, 促进课堂高效”这一主题进行研讨。
时间:2017年10月18日
地点:六年级语文办公室
活动对象:全体六年语文教师
活动形式:听课+研讨
三、研讨记录:
课堂教学中,教学线索是思维的导航,寻找线索需要对文本进行深入研读、分析的基础上才能牵一发能动全身的线索。
怎样抓课文的线索教学呢?
循作者思路,从文章的主要内容出发,来上一堂语文课;
一反常态,从与文章主题非直接关联段落是否可删除,来上一堂语文课;
分门别类,从不同信息中整合出要点,来上一堂语文课。
四、其他过程性材料(报道、照片):
10月18号六年级语文备课组进行了本学期第四次活动。这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听课《姥姥的剪纸》,并对“巧抓课文线索, 促进课堂高效”这一主题进行研讨。课堂上,李玲老师紧紧抓住“姥姥的剪纸”这一线索教学。开头导入一组精美的剪纸图片,一下子就将学生深深地吸引了;接着出示几组词语,这些都是描写剪纸的词语,让学生对剪纸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再用“你姥姥剪纸神了”这句话来提炼中心问题:文章介绍了姥姥剪了哪几幅剪纸?在书上画一画,写写自己的感受;最后再让学生讨论“课文为什么用“姥姥的剪纸”作题目,而不是用“剪纸的姥姥”作题目?让学生真正明白了“姥姥的剪纸”这一线索的真正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