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莅临南京市东山小学

走进寓言 朗读训练 ——二语(上)备课组活动(三)

  • 发布时间:2020-10-26 18:49
  • 发布人:
  • 撰稿人:步飞飞
  • 审核人:张继安
  • 浏览量:908

 

一、活动主题走进寓言  朗读训练

二、活动方案

1.   内容:研讨并观摩步飞飞老师的展示课《12、坐井观天》

2.   时间:2020.10.26

3.   地点:二年级3班教室

4.   人员:年级全体语文教师

5.   活动形式:研讨+观摩

三、研讨记录

(二)研讨记录表

时间:2020.10.26

地点:二(3)班

组别:二语备课组

参与人员:全体语文老师

活动主题:走进寓言  朗读训练

活动记录:

周首霞):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文章以小鸟和青蛙的对话为主,非常适合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步老师这节课的对话朗读训练的还是挺多的。

庞丽):本节课,老师的教学流程清晰明了,教学环节层层相扣。本课的学习,步老师更注重在指导朗读上下工夫,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通过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兴趣并安排了自由读,边读边用不同的线勾画出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赵 祎):步老师语言亲切自然,感染力很强,通过对课文中重点词句的品味和感知,从而使学生理解寓意。再加上教师适时地点拨与范读,激发了学生读的激情,学生始终读得入情入味,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心理和思想情感。

(戴国霞):一个 “沿”字,一个“无边无际”让我记忆深刻。学生们看着图片说“井沿”,是井的口子,就是井口的一圈,最后终于说出是“井的边”,老师顺势拓展,桌子的边叫“桌沿”,帽子的边叫“帽沿”,床的边叫“床沿”。这个训练让学生不仅深刻认识“沿”的意思,连运用也能自如了。

(戴俊):老师为了让学生理解青蛙的感受,创设了一个这样的办法,把纸卷成一个筒,然后闭上一只眼睛向里面看。这个方法很好。使学生亲身体会到青蛙的感受,便于理解。不过,在操作上应该要强调看的时候不要移动,学生喜欢这个活动,但朝筒里面看的时候都像看望远镜一样左右移动,这样就体会不到青蛙永远只是看到的一个固定的小天空。

张婷步老师在教学中抓住本课的语言特点,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在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并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领悟文本蕴涵的深刻含义。

(肖凤兰我觉得一堂完整的语文课还应该包含写字部分。如果在时间安排上不那么紧张会更精彩

 

四、其他过程性材料(报道、照片):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今天二年级语文老师在二(3)班欣赏了步飞飞老师执教的组内公开课《坐井观天》。这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用直观、形象的版画及课件理解“井沿”,并让学生张贴小鸟在井的什么位置,从而明确“井沿”的具体位置。

这节课不仅让孩子们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而且朗读训练贯穿始终,在读中理解寓意不管是理解词语,还是理解寓意,都是在读的基础上进行,读贯穿教学环节的整个过程。步老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兴趣并安排了自由读,边读边用不同的线勾画出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其次在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中,采用了讲读,让朋友们体会到他们的感情。再次是美读让学生深入到故事中,把自己当成青蛙或小鸟,练习分角色朗读、表演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青蛙对天大小的理解是片面的,而小鸟的理解才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