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主题:想象场景 感悟“情深”
二、活动方案
1.内容:研讨并观摩熊亚萍老师的展示课《慈母情深》
2.时间:2020.10.13
3.地点:五年级6班教室
4.人员:五年级全体语文教师
5.活动形式:观摩+研讨
三、研讨记录
(二)研讨记录表
时间:2020.10.13 |
地点:五(6)班 |
组别:五语备课组 |
参与人员:五年级全体语文老师 | ||
活动主题:想象场景 感悟“情深” | ||
活动记录: (孔令娟):教学《慈母情深》这一课,熊老师通过填空的形式来让学生初步把握课文内容,初步感知课文展现了母亲在贫困艰难的条件下对孩子读书无私的支持和爱。 (杨明翠):熊老师课上能围绕课后问题“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场景,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慈母情深’”,展开课堂学习,问题聚焦。 (汪云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熊老师通过运用反复手法的句子,体会母亲工作时的动作快、节奏快,感受母亲不辞劳苦、争分夺秒的工作状态。除了感受母亲形象,建议引导学生从“我”的角度,想象“我”内心的触动。 (李红玲):熊老师通过抓场景的方法来体会母亲形象,建议在教学中以体会“慈母情深”为中心,让学生多说多读,感受母亲对我的爱,而不要把时间倾斜到“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上。 (徐广凯):熊老师能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如“皱皱的毛票”“龟裂”等词,感受钱攒了很久和来之不易。 (沈春香):熊老师思路清晰,教学有重点,建议再多放手让学生讲,让学生读。 (赵俊):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与学生现在的生活有较大差距,所以学生不是很能理解,也不太能走进文本的情境中。建议教师介绍写作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走入那个年代,感受母亲对“我”的爱。 (沈斌):教师对缝纫机的声音没有什么概念,熊老师借助图片和声音帮助学生获得感性的了解与认识。在词语教学环节,建议进行精简。 (项春芹):熊老师教学中能抓住一个问题重点展开,进行课堂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建议在理解“塞”这一处时,结合上文“皱皱的毛票”进行对比,体会“慈母情深”。 |
四、其他过程性材料(报道、照片):
精彩片段:
《慈母情深》这篇课文展现的是母亲在极端贫困艰难的生活条件下对孩子读书无私的支持和爱。熊老师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批注,感受字里行间的母爱。在交流16-19自然段时,熊老师以问题“‘我’看到工作中的母亲是什么样子的?反复出现我的‘母亲’,你感受到我怎样的心情?”来组织学生品读、交流。在交流中让学生体到:“我”在狭小嘈杂、周遭阴暗的环境中寻找母亲,因此要不断辨认。熊老师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并“以读促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我”的心情也在随着自己发现母亲而变化,从开始看见时的不敢相信,到辨认后的震惊、心疼母亲。学生的体会逐层加深。
活动小结:
熊亚萍老师执教的《慈母情深》是本学期五年级语文组的第一节组内课,熊老师准备认真充分,为我们呈现了一节精彩的课堂,也给我们的组内公开课开了个好头。本次活动,组内老师们积极参与听课,课后踊跃发言,充分研讨,大家不仅表达了自己的听课收获,同时提出了一些的宝贵意见。我们的目的是一致的——打磨课堂,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加贴近儿童,更加有效,而这,也正是我们开展组内课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