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学科备课组第五次活动
一、活动主题:激发想象 学会表达
二、活动方案
1. 内容:研讨并观摩步飞飞老师的展示课《8.彩色的梦》
2. 时间:2021.3.30
3. 地点:二年级3班教室
4. 人员:二年级语文教师
5. 活动形式:观摩+研讨
三、研讨记录
(二)研讨记录表
6. 时间:2021.3.30 | 地点:3-201办公室 | 组别:二语备课组 |
参与人员:全体语文老师 | ||
四、活动主题:激发想象 学会表达 | ||
(肖凤兰):步老师将诗意的语言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对照生活经验或体验来理解。 (宋美萍):步老师在讲解“雪松们拉着手”时,这是拟人的手法,在教学中,不带出拟人这个概念,而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看到的雪松树枝挨着树枝的情景,再想象“手拉手”的雪松,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戴国霞):步老师以文本为载体,依托文本进行识字教学,教学中采用了多样化的识字形式让识字与阅读有机结合,在多样性、趣味性的语境中,引导孩子们在快乐中识字,同时感受汉字的魅力。 (戴俊):步老师注重朗读,依托文本朗读识字,提升识字效率。通过朗读发现生字、记住字形,通过听读体会生字的意思,通过朗读体验情感。 (赵祎):这节课步老师主要是开拓了学生思维,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让他们自由、大胆、快乐、不受约束地把奇特的梦表现出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点燃梦想之火。 (周首霞):通过让孩子们自由出声读、齐读、男女配合读、师生配合读、复沓读、回音读等多种方式熟悉小诗内容,再将学生引导至诗句情境中,感受气氛再读,从而读出了感情。 (何静雯):在学习第三小节时,学生不仅能懂得“在葱郁的森林里,/雪松们拉着手,/请小鸟留下歌声。”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表现梦境的快乐和美妙,而且学生还能从中感悟到“动植物和谐相处”。 (庞丽):让学生画一画自己的“彩色的梦”,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对文本产生亲切感,然后引导学生先说后写,降低仿写难度。 |
五、其他过程性材料(报道、照片):
《彩色的梦》是一首美丽的诗歌,讲的是“我”有一大把彩色铅笔,“我”用它们编织了大把彩色的梦。梦里有大块绿色的草坪、大朵红色的野花、大片蓝色的天空,还有葱郁的森林里的雪松、唱歌的小鸟、美丽的小屋和又大又红的太阳……多么美丽的梦境,多么奇妙的想象。
叶圣陶老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此文虽是一首童谣,但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丰富的想象,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彰显语言的表现力。这节课步老师从表现方法上引导学生领悟,让学生去积累写法,为以后练笔或写作打基础。
课后,二年级组的老师展开了激烈的研讨。提出我们可以多引导学生回忆梦中的故事,去利用所学的知识表现梦,体会美术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引导学生观察梦中事物的大小、色彩、形状都会发生变化,抓住梦的精彩之处加以引导。孩子们的想象力就会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