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莅临南京市东山小学

一语(下)备课组活动(五)

  • 发布时间:2021-06-07 12:34
  • 发布人:葛艳
  • 撰稿人:葛艳
  • 校对人:朱锦涛
  • 审核人:张继安
  • 浏览量:471

一语(下)备课组活动(五)

一、活动主题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二、活动方案

1.   内容:研讨并观摩杨婷婷老师的展示课《20.咕咚》

2.   时间:2021.6.2

3.   地点:一年级7班教室

4.   人员:一年级语文教师

5.   活动形式:观摩+研讨

三、研讨记录

(二)研讨记录表

6.   时间:2021.6.2

地点:2-101办公室

组别:一语备课组

参与人员:全体语文老师

四、活动主题: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迟宁):杨老师上课伊始,并用游戏热身,让孩子们模仿声音,开心地读哗哗哗、呱呱呱等象声词,孩子们读得很开心,这样一下子调动了全部孩子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许飞燕):在这开心的读象声词游戏中,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掌握了知识点“象声词”,也知道了通过认读这几个形声字的方法认读了“咕咚”。

(董敏):一年级语文教学重在识字和写字。而本课只有部分生字标注了拼音,所以教学本课的生字时,杨老师运用了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识记字形。如用熟字比较“逃”,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来识记“掉”,运用组词的方法识记“野”。而且,杨老师能把生字放在大情境中去认读,少了枯燥的识字方法,孩子更乐于学了。

(胡玲):课文中的图画,高度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生动展示了文章精华所在。

(王娟娟):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能激发孩子们读书的愿望,帮助孩子们理解阅读的内容,表达自己独特的真实感受,是一种备受师生青睐的阅读方法。

(肖禹):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我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3 幅图,把3 幅图连起来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图文对照,学生自学讨论:哪些自然段写了1 2 3 幅图。这样图文对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讨论自学,很快地理解了课文的意思以及它们的联系,并能看着图,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意思说出来。

(潘雅婷):教学《咕咚》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展开想象,进行角色表演。表演前,强调对角色的理解,注意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演后,让学生进行角色独白,并对角色进行评价,使学生在有趣的表演和评价中,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能力,陶冶思想情操,教育他们要学习野牛做事弄清事实真相的精神。

 

 

五、其他过程性材料(报道、照片):

一、课堂氛围活跃,富有童趣

上课伊始,老师并用游戏热身,让孩子们一边模仿声音,一边加上动作。所举动物都是常见的。所以孩子们学的开心做的高兴,一下子调动起了全部孩子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杨老师抓住一年级小朋友喜欢游戏的心理特征设计了这样的导入方式。杨老师老师又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二、逐层击破重难点,条理清晰。

这篇课文的重难点,杨老师将它设定为“通过比较朗读小动物叫”的句子。体会小动物盲目听信和跟从他人,让事情越传越变样。以及通过朗读描写野牛的句子,让孩子们明白要发现正确对待事情的方法。为了攻破难点、落实重点,杨老师带领孩子们在学习第三、四自然段时,用这样的过渡语转过来。“兔子这一叫,吓着了一连串的小动物”师生分角色来读颜色不同的内容。之后引导孩子们发现由“小动物跑的句子”和“小动物叫的句子”,让孩子们感受到动物们的“盲目跟从”;学习“叫”的句子时,她则是让孩子们比较句子,朗读句子加以分析,帮孩子们梳理出了“害怕——越来越害怕——甚至危及到生命”三个心里递减的变化层面。这样的设计串联起了整个重难点,这样的设计引领着孩子们逐层接近寓意,将唐突又难懂的寓意分解、细化掉。不能不说是杨老师的匠心独具之处。

三、情境中生字教学

在学习完整篇课文,理解感悟完寓意之后,杨老师将这节课的生字串成一首儿歌,让生字复现,引出生字让学生们拿起笔写一写。可谓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