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莅临南京市东山小学

六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三)

  • 发布时间:2021-11-26 17:58
  • 发布人:
  • 撰稿人:项春芹
  • 校对人:郭春芽
  • 审核人:张继安
  • 浏览量:750

六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三)

一、主题:读小说,感受人物形象

二、活动方案:

内容:不同切入点教学《桥》第一课时

时间:2021102620211027

地点:分别在六9)班和六(5)班教室

活动对象:年级语文教师

活动形式:上课+研讨

三、其他过程性材料(报道、照片):

《桥》是一篇微型小说,处处充满看人性美。洪水咆哮,人们惊慌失措,而老汉却稳如一座山镇定指挥村民过桥,甚至从人群中揪出儿子,仅剩下父子的时候,才想到自己是一位父亲老汉的形象饱满动人。

如何让老汉的形象在学生心中扎根呢对于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把握,单元语文要素有了明确的方法提示——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上课的两位老师同样是进行第一课时的教学,但分别从不同角度切入。

沈老师引导学生从老汉的细节描写以及小说的情节感受人物形象,整节课教学以课后练习2(这篇小说写了一位怎样的老支书?找出写老支书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结合相关情节说说你的理解)为抓手,思路清晰,目标聚焦。课上每一次的读都有不同的效果,首先是请学生默读全文,梳理小说情节,明晰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果,从而初步感受人物形象;接着,引导学生在批注阅读中、在相互交流中发现文本中最打动人心的那些词语和句子,深度感悟人物的思想情感。课上教师抓词品句,教学扎实如抓住“冲、推、揪等词体会老汉临危不乱、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形象特点学生的感悟在品读中层层递进人物形象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深入心田。

李老师则从环境描写切入,以课后练习3(画出描写雨、洪水和桥的句子读一读。再联系老支书在洪水中的表现,说说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为教学主问题,引领学生突破学习难点。李老师带着学生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梳理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后,引导学生寻读全文描写洪水和木桥的语段,并展开交流。在交流描写洪水的句子这个环节时,老师先指名交流对洪水的感受学生说是“凶猛的,危及人民生命安全的”接着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接触这些文字,在练读中体会洪水的凶猛并通过个别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朗读,学生在各种形式的读中次又一次地接触文本学生的情感得到了滋育通过课堂学习,学生对环境描写不仅获得丰富而直观的感受,而且对其作用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

两节课的教学虽然切入的点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都聚焦于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悟,两位老师紧扣小说三要素,紧扣单元语文要素,为组内老师们在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落实方面做了很好的示范。